让每个心灵都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家访,我永远在路上

2017-01-03 14:4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play
" />

  那是十八年前,当我怀着一颗紧张而兴奋的心情踏入教育这片热土时,所有的梦想就化成了七彩的粉笔,因为我深知,这便是我人生新的起点。当面对和我差不多大的学生,看着他们那明亮而清澈的、求知若渴的眼睛,我看到的是期待、读到的是责任。我对自己说:我要用爱去浇铸学生的心灵,用知识去灌输学生的心田,用我青春的火,去照亮莘莘学子求真、求善、求美的路,让每个心灵都能听到花开的声音。

  自踏上三尺讲台以来,我的爱撒给了每一位学生,因为我深信:“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而且我相信:师爱是严慈相济的爱、是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爱、是无私宽广而又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只要我们用心执著的去爱;所有的孩子都是可爱的,我们要想学生所想、忧学生所忧。用我们的爱心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启迪学生的良知,为他们学会做人,奠定道德基石。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就是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因此我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积极引导让学生,让其直接受到生动、丰富、富有感情的道德洗礼,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道理;更要有一颗仁爱之心: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丏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不忘初心,因为我深信:真心真意的爱学生,对他们进行情感的教育,是他们成长所需的绿肥。教师的爱似春风,能驱散孩子心头的阴影;似良药,能康复那些畸形变态的心灵;似火种,能燃亮失望者对人生的向往之光;似甘露,能轻轻洒在孩子们那嫩嫩的绿色的心田,这一切告诉我教育要关注特殊群体,这样的弱势群体才能回归自然。更能体现精准“扶贫”,更能让学生的成绩蒸蒸日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为响应市、县教育局制定印发了《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十万教师百万家庭连心育人”工作的意见》,分发挥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在家庭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在家校共育中的主体作用,实现“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有导师”的目标,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空间,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在这次家访中王慧同学是吴老师班的一名学生,她以前不爱学习,脾气暴躁,和同学们不能友好相处,有点“破罐子破摔”的表现。在和她的几次谈心中,她向吴老师倾诉了许多关于她的情况:父母不关心她的学习,即使进步了,也得不到父母的表扬和肯定,曾经怀疑自己是否是亲生的;再加上平时父母忙于打工,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她的心中很是落寞,觉得没有意义,渐渐地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了信心……在这个关键时刻,我要做的不仅仅是和王慧谈心,让她明白学习不是给父母学的,父母的爱有多种表达方式;另外,必须与她的父母交流孩子的情况,并且给父母提出教育孩子的建议,于是这一年就有了一次次幸福的家访。现在,孩子非常理解父母,父母也改变了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孩子每天都快乐的学习着,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看到孩子们现在的状态,我再一次感受灵魂的工程师“拯救灵魂”的快乐与幸福……

  育人之道德为先,奉献精神催我前。今后我们更要用自己那无私的爱深深的感染、教育每一个孩子,用毕生的心血去浇铸孩子的心田,让每一个心灵都能听到花开的声音!

  作为一名教师我的心里更多了一份神圣的承诺,肩上更多了一份光荣的责任:让我们手牵手共同努力,让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爱岗敬业,做好表率,创先争优,为我们所忠爱的教育事业奉献出火红的青春,为社会主义建设增光添彩。

  只有真心的把关爱送上门,家访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给我们的教育事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让我们走出校门,走进学生家庭,与家长促膝交谈共商子女教育大计,不仅促进了家校沟通,更拉近了我们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

  推开一扇窗,让爱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房,为他们幼小的心灵撑起一片蔚蓝的晴空,让他们在爱的滋润下健康茁壮的成长。虽然2016年已经结束,但家访永远不会结束,我们的家访永远在路上……

  作者姓名:吴淑翠

  工作单位:临沭县曹庄镇中心中学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