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货大集添新彩 套色挂门笺将一展风采

2018-02-01 18:15: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孙雪
play
" />

  

  大众网临沂2月1日讯见习记者 孙雪)2月2日—4日,大众网临沂站2018年货大集暨全市第一书记汇报成果展,将在临沂书圣文化城举办。大众网记者了解到,郯城门笺的第七代传承人张乃苍将带着他制作的套色挂门笺现身,为年货大集增添新彩。

  

  门笺在民间有多种叫法,不同的地方叫法不一,如挂门笺、过门钱子、挂千、挂钱、吊钱等,是中国传统春节门楣上的吉祥饰物。门笺一般用红纸或彩纸剪刻而成,呈长方形,镂空的背饰有方孔钱纹、万字纹、水波纹等,上有吉语题额,中有吉祥图案或福禄寿喜等字,下有多种多样变化的穗,人们在除夕将门笺贴挂在门楣上,迎接新年。自古以来,过年贴门笺这一种传统民风民俗十分盛行,是春节期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59岁的郯城县马头镇万高册村村民张乃苍,已经从事门笺制作45年,蹒跚学步时就围着上一辈人做门笺的桌子转悠,14岁时掌握了全部技能。"过门笺,落门笺,落到地上都是钱"。张乃苍随口哼出的一句民谣就反映了村民们对门笺的美好寄托。

  

  

  张乃苍制作的套色挂门笺是由红、黄、蓝、粉、绿五种颜色的纸制作而成,成品看似简单,实由制版、凿刻、换芯套色、粘贴等十余道工序而成。其中凿刻是核心工艺,最难掌握。时至今日,张乃苍仍是家里唯一精通这道工艺的人。做门笺时,他的妻子、儿子、儿媳等只能帮他打下手,做其他稍微简单些的工序。

  由于收到现代工艺的冲击,传统手工制作的挂门笺在2000年前后受到冲击而迅速衰败,会这门手艺的人也越来越少。如今,随着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郯城门笺不仅重回人们的视野,而且也越来越受到关注。2008年“郯城门笺”作为民间艺术载入临沂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3月又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临沂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