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祖母

2018-06-01 11:1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文锋
play
" />
  翻开尘封已久的老相册,一张拍摄于1990年春节过后的祖母老相片映入眼帘,相片中祖母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慈祥、和蔼的笑意,那一年祖母70岁。

  祖母姓赵,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在她四岁那年便送给了我的曾祖母做童养媳,成年后就成了我祖父的媳妇,这就是我的祖母。

  从此以后,祖母在这个同样贫穷的家里,孝敬公婆、伺弄土地、相夫教子。人到中年,祖父离开了人世,曾经有好心人劝祖母改嫁,舍弃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去另外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但是都被她婉拒了。祖母毅然靠她羸弱的双肩起了这个贫穷的家的重任。

  祖母是一个伟大而坚强的女性。祖父去世后,祖母靠她柔弱的肩膀撑起了家的蓝天,像男人一样做了只有男人才能做的大事——建造了老家一栋五间的瓦房。那时候建造这几间房子的确不容易,新宅地是一片荒坡地,建房开基要平整一座小山坡,在没有挖掘机的那个年代绝非易事。祖母就是靠自己勤劳的手披荆斩棘,平整坡地,像燕子筑巢一样在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家:她白天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出工挣那些微薄的工分养家糊口干完生产队的活就上山砍建房所需的木料,晚上自己动手做建筑新房用的泥砖。

  祖母还做了一件更了不起的事儿,在那个困难的年代把一双儿女抚养成人,而且供我的父亲上了大学,成为老家走出大山的第一个大学生。

  祖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教育我们的话里却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哲理。那时候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几乎都是忙碌在田间地头,祖母承担了教育我们孙辈的责任,我们打小就是在祖母那张温暖的木床里长大的。

  也许是受到了客家人耕读传家的古训的影响记忆中祖母非常重视我们的学习。每天吃罢晚饭,祖母把碗筷收拾停当,便会点亮房梁顶上的那盏唯一的大油灯,催促我们兄妹俩读书写作业。倘若白天我们贪玩落了功课,晚上在灯下像模像样补做作业,祖母一定会嗔怪一句:日的(白天)走游游,夜的(晚上)照狗油。因为在祖母的心中,下一代的读书学习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祖母对我们的教育是很严格的,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不允许拖拉懒惰。

  时至今日,我还是忘不了祖母那温暖而宽大的背,小时候好多时光就是在祖母的背上度过。我是她唯一的孙儿,就是她手心里的宝。每当想瞌睡了,一到祖母的背上,就能够安然睡着。至今想起当年年迈的祖母背着我,步履蹒跚地走过那条狭小的乡间小路,心里还在隐隐作痛。

  祖母常常教育我们要勤劳,艰苦朴素,不可有攀比之心。小时候,经常会听祖母说起那段艰难的岁月,总能看见她眼里闪动的泪花。从小受到了祖母的耳染目濡,我们也就养成了勤劳节俭的好习惯。那时候家里养了几头猪,母亲忙于田间地头的农活,养猪,伺弄鸡鸭都是由祖母负责。祖母喂养家禽家畜很是小心,每天白天喂三次,晚上还要打夜食,风雨不阻。常常记得漆黑的夜晚,祖母一手持着马灯,一手提着泔水桶步履蹒跚地到后院的猪舍给猪儿打夜食,这种场景从来不曾从记忆中消失。在我们村里,我们家养的猪是最肥最壮最快出栏的。

  父亲在老家后山坡上种了一棵油桐树,油桐果可以榨油,制作油漆,在当时也是农村家庭可以换钱的农产品。秋天来了,油桐成熟了,一串串小巧玲珑的桐果像一只只青中带红的小灯笼挂满枝头。可是油桐树太高了,我们没敢上树,只能在树下仰着脸巴望着。常常记得每天清早,祖母弓着被岁月压得微驼的背,步履蹒跚地在油桐树下来回地转,用昏花的老眼在灌木丛里找寻、拾捡被一夜秋风吹落的成熟的桐果。然后一天一天的积攒起来,挖出桐果仁晾干叫母亲赶集的时候卖到乡里的供销社,去换取一点零钱补贴家用。

  在老家的小山村里,祖母善待邻里,是个远近有名的热心肠的人。如果遇上诸如哪家父子反目、夫妻吵架那些家庭琐事,人们总是喜欢请祖母出面去调解说和,往往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调处与化解。其实,都是因为祖母的办事公道。

  祖母是个处事大方宽容厚道之人,时时处处事事都会为别人着想。在上个世纪物资匮乏的年代,尽管我们的家境并不富裕,但是祖母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尽自己所能去接济去帮助更困难的邻里乡亲。正是因为祖母的这种无私与热心,赢得了老家方圆十几里人们的普遍敬重。在祖母去世二十多年里,至今人们说起她的名讳三坤大娘,大家依然记忆犹新,赞叹不已。

  在祖母善良、无私、坚强品格的耳濡目染下,我们也以祖母为榜样后来参加了工作,结婚生子,我也把祖母的故事讲述给我的儿子,让祖母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1995年的秋天,75岁的祖母走完了她生命的历程,永远离开了她眷恋的子孙,离开了这个世界。记得祖母出殡那天,天空下起了微冷的秋雨,为她送行的人很多,队伍很长……也就在那一刻,我再次懂得了人格的魅力,懂得了血脉亲情的内涵

  祖母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她留给了我们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做人要勤勉踏实、忠厚善良。二十多年来,祖母的谆谆教诲我们一直不曾忘怀。因为祖母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家风,必会薪火相传的。

  作者 张文锋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