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征文:延续家风家训的“传家宝”

2018-08-22 15:40: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继勇
play
" />

  爷爷把祖辈几代辛苦积攒的家业败得差不多,就跟北伐军走了。那一年,北伐军在城北山头跟北洋军开战,爷爷一帮年轻人帮着运送弹药粮食。仗一打完,爷爷便瞒着家里卖了大部分田地,带着几万大洋跟得胜的北伐军队伍跑了,从此再没回来过。那一年,父亲才一岁。

  据说爷爷自小聪慧过人,族人看好他,觉得他中个举人进士光宗耀祖不在话下。可后来科举废了,爷爷更成了不安份的读书人,满脑子救国救民思想,好读外国书,给奶奶放了裹脚,经常穿中山装,混杂在长袍马褂中格外打眼,常被老辈责骂“有失体统”。

  爷爷一走,太爷爷便气得驾鹤西游了。太爷爷临终前,交待家人把爷爷的留下的中山装全剪了、烧了,免得这些“妖物”再盅惑人。

  对爷爷,父亲没有印象,只有爷爷几张穿中山装的照片,和奶奶偷藏下的一套中山装。走了男人,奶奶没了主心骨,家道败落得太快,到父亲该发蒙去念书时,家里拿不出钱来了。父亲长到十岁,族中有一篾匠,见孤儿寡母可怜,便收父亲做了学徒,父亲开始走村窜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等父亲身高和爷爷差不多时,奶奶把爷爷留下的中山装给了他。父亲只敢躲屋里,穿着照照镜子,赶紧又收起来,叠好放樟木箱里。那个时候,穿中山装的,不是有文化的学生,就是趾高气扬的国民政府官吏,父亲一个小篾匠,怎么穿也不像样,怕遭人耻笑。再加上,官府那些穿中山装的,大多是横征暴敛、鱼肉乡里的主,让父亲怎么也想不通——中山装怎么就穿在这么一伙人身上了?

  1949年,共产党的队伍进了城,有不少穿中山装的。很快,乡亲们便发现,新来的中山装,跟国民政府的中山装不一样。共产党的中山装待人和气,替百姓办事。一天,父亲去区委修补篾席,累得满头大汗,一个穿中山装的干部给他倒了杯水,还跟他聊了起来。干部说,父亲是苦出身,问他愿不愿意干革命?父亲二话没说就摞下篾匠挑子,穿上爷爷留下的中山装,到区委报到去了。

  给父亲倒水的干部是区委书记,父亲当了他的通讯员,一天到晚东奔西跑。爷爷的中山装很贴身,衬得父亲愈发精干机灵。区委书记送给父亲一支钢笔,鼓励他努力学文化。父亲得空便找人学识字,字识得多了,又开始缠人教他读书。废寑忘食苦学一年多,父亲居然能给区委那份油印小报投稿了,一篇几十个字的消息刊出后,他这才敢将那支钢笔插进中山装的上衣兜。村里人见了,都说父亲很有爷爷当年的派头。

  没多久,赶上土匪暴乱突袭区政府。激战中,不时有同志中弹,血流如注。情急之下,父亲脱下中山装剪成绷带,救护了伤员。平叛后,区委书记要公家出钱还父亲一套中山装。父亲死活不肯,比起牺牲了的同志,他为革命贡献套中山装算什么呢?

  接下来,父亲用存了好久的工资,才置办下一套蓝色卡叽布的中山装。布料虽不好,可穿在父亲身上总是笔挺括直。父亲到大山蹲点时结识了母亲,把母亲这只山窝里的凤凰给娶走了。母亲娘家坚持要办个传统婚礼,可父亲最终还是穿中山装当了新郎。

  土改结束,父母搬到城里生活,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出生,父亲的中山装越穿越旧,衣领袖口磨得像剃刀布了。母亲要给他添置套新的,可家中日子实在拮据,父亲总是说:“旧点没关系,干净整洁就好。”老旧的中山装,穿在父亲身上向来一丝不苟,再热的天,风纪扣也扣得严严实实。父亲说,群众见到中山装就认作是干部,干部就得有干部的样。

  印象中,父亲的中山装俨然是个“百宝箱”。右下兜总装着一本笔记本,本子上记着每天要做或做过的事。每次下乡,父亲到哪都要掏出本子,写写画画,记下有意思的人、有趣的事、村民的困难等。前前后后,父亲记了十几个小本,里头有时代语汇,更有充满生活气息的群众语言。而左下兜则经常鼓鼓囊囊,像个农民的化肥口袋。受益的村民常想送些大枣、花生、荸荠等土特产给父亲。一袋袋的土特产,父亲是从来不收的,村民只好一把把抓起硬塞进他口袋,说带给孩子“尝尝新”,这种朴实父亲无法推托。每次父亲回家,翻看他口袋,是我们兄弟姐妹最为欢乐的时候。父亲时常会买些铅笔、橡皮装口袋,到村里送困难的学生。这让我们很羡慕,我们的铅笔、橡皮用到连指头都捏不住了,还舍不得扔掉。

  在父亲心底,配得上庄严隆重的服装,只有中山装。照相是隆重的事,父亲的照片都是穿中山装照的, 中山装的简洁确实挺适合父亲清癯的外貌。开会是庄重的事,每到开会前一天,他便要仔细熨好中山装。不过,随着时代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社会上逐渐开始流行西装了,而父亲仍固执地穿着中山装,老旧中山装混在一堆西装里很是落寞,便有议论说父亲思想落伍。

  1980年,父亲调离机关,到一家鞋厂去工作。人们都说父亲被边缘化了,可看不到父亲有丝毫郁郁不得志,中山装仍穿得一丝不苟。父亲带着工人很快推出了拳头产品,一款类似军用皮鞋的“三接头”皮鞋。皮鞋样式古板,做工却极严谨精工,一经推出,便深受市民喜爱,外销也如火如荼,鞋厂迅速成为市里效益最好的国营企业。

  皮鞋热销,主要是这款皮鞋耐穿,穿个五六年也不见什么磨损。所以,等到温州鞋厂迅速兴起,款式时尚的温州皮鞋很快就把父亲他们的鞋打败了。鞋厂产品先是滞销,后来就干脆停产了。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鞋厂开始改制,工人纷纷下岗。改制动员的那天,天很热,可父亲还是穿着中山装,背佝偻得厉害。父亲说对不起工人们,他老了,不能顺应时代,没带他们过上好日子。

  父亲提前退休了,人生自此没啥庄严隆重的大事,便再也没见他穿过中山装了。

  2000年,我从部队转业回地方工作,被安置到父亲曾工作过的单位。父亲很高兴,买了件中山装送我。父亲还把穿中山装的要诀传授给了我:“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站得正,行得直,才能穿出中山装的精气神。”

  中山装,可谓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一个文化符号,每道线条都谱写着波澜壮阔的旋律。而对我们家庭来说,中山装不折不扣成了延续家风家训的“传家宝”,让我从中得到激励和教诲。记得有一年春节,曾帮助过的人为感谢我,塞过来一个红包,说一点小意思,就几百块钱购物卡。我不肯收,他便要硬塞进我口袋。我突然像被电击,赶紧跳到一边推脱了。我知道,父亲的中山装口袋从来是清清白白,没有装过任何不该装的东西。

  2012年,父亲去世了,是穿着中山装走的。按照习俗,儿女们各挑了父亲的一些旧物件留作纪念。我留下了父亲买的第一件中山装,衣服磨损得很厉害。可每当夜深人静,我轻抚补在衣领上的那块线织护领,依稀还能感受到父亲那不曾散去的体温……(作者 李继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