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编工匠周圣福:40年练出"不超半公分"神技

2017-11-10 16:3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林鹏 吕永国
play
" />

  编者按

  临沭县柳编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临沭人民,用灵巧的双手,传承柳编工艺,弘扬柳编文化,创造着美好生活。"世界柳编看中国,中国柳编看山东,山东柳编看临沭"。为迎接第四届中国(临沭)柳编产业交易会,弘扬柳编文化,传承古老技艺,展示创意产品,大众网临沂站即日起推出特别策划--"指尖上的柳编",采访了多位临沭柳编艺人,通过文字与镜头,记录小小柳条编织出的临沭人的梦想和幸福,记录柳编历史文化的挖掘演绎,记录传统手工艺者的匠人精神。

  

  柳编版“地动仪”精美绝伦,令人赞叹

  大众网临沂11月6日讯记者 林鹏 通讯员 吕永国)既挑又压,既缠且绕,勒完再编……在柳编工匠的手中,洁白的柳条最终由线成面,从单根再立体。不长时间,一件实用与观赏价值并重的柳编制品,就此诞生。柳编,这门从唐代就开始在临沭流传的技艺,经过千年历史的淘炼,绵延不绝,催生了无数手艺精湛的柳编工匠。周圣福,正是其中之一。

  

  柳条浸泡必不可少

  做柳编近40年 误差不超半公分

  11月6日,当大众网记者在临沭柳编艺术馆见到周圣福时,他正忙着编制一个花篮。"这篮子虽不起眼,用处却不小。是给一个歌手参加央视节目用的。"周圣福自豪地说。经过一番修剪、编,不大会功夫,一个花篮底座很快成型。

  别看周圣福如今做柳编驾轻就熟、信手拈来,可在最初学这门手艺时,着实费了一把子劲。"没有师傅带,连柳条咋用都不清楚,只能照着样品编,边看边摸索。还不会选料,柳条经常断。"回忆起当初的情景,周圣福略显羞涩。

  今年54岁的周圣福,上世纪80年代高考落榜后赋闲在家。"学柳编吧!柳编不用出力,好歹也算个谋生的手艺。"父亲看着瘦瘦弱弱的长子,撂下一句话。入行至今,一晃近40年过去了。

  周圣福说,选料很有讲究,要根据编制作品选择柳条的大小。柳条选好后,要放在水中浸泡一个多小时。"编大件的柳条还得压上石头。只有这样,才能浸润得更好。"周圣福如今已经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柳条是否好用,一眼就能瞅出来。

  

  柳条穿插,勾勒出柳编制品

  周圣福说,如今做样品,都得按照客户要求来编,甚至长、宽、高都不能有半公分误差。只要给个大样,大体就能将样品编出来。"有时也用尺子比量,唯恐出现较大的误差。"周圣福说。

  随着手艺的日臻精湛,周圣福从最初每天编3至5个篮子,到后来一天能编30多个。"编多了,手艺就熟练了。即使现在,我一天还能编30多个小工艺品。"即使剪裁下来的小柳枝条,在周圣福手里,也能"化腐朽为神奇"。"这些小细条,适合编小玩意,越细越好。"周圣福说。

  

  周圣福正在制作柳编工艺品

  耗时一年制成柳编版"地动仪" 每条小龙得编一个多月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将近20年的时间,周圣福一直在企业上班。直到2012年前后,周圣福被艺术馆聘来,从事柳编工艺品创作。

  "原来编的那些都是家用类小件,现在则是观赏用工艺品。很多作品都拿到大厅里展览。"来到艺术馆,周圣福感觉迎来了柳编创作的高峰期。也正是在艺术馆,周圣福制作出了很多"大件"。

  在艺术馆展览厅,一个硕大的柳编版"地动仪"引人注目。这个"地动仪"高1.8米、重达两百余斤,8条1.5米长的小龙维纱维肖,配合着灯光效果,金光闪闪,龙头向八个方向伸着,下方八只蟾蜍一一与之对位,上下隔空相望,"动"与"静"结合,趣味横生。外形与历史课本中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非常相似,让人看后啧啧称奇。

  周圣福说,地动仪是咱们国家不可多得的瑰宝,也是辉煌灿烂文化的精华。他认为,能编出这样一件东西,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能展示柳编技艺的创新。创意产生后,周圣福和艺术馆负责人进行了汇报,马上投入到编制中。

  "编这个地动仪耗费了一年多时间,特别是那八条龙,一条龙差不多就得一个多月。"周圣福说,相对而言,"地动仪"的主体结构编起来比较容易,半个月就能完成,然后根据主体编造小龙。周圣福说,像"地动仪"这样的"大件",最大的困难,就在造型的创造上。"如何处理好造型,至关重要。"

  不过,精湛的技艺使周圣福在编制小龙时"具体尺寸也没怎么量,自己看看,大体就能估么个差不离"。一年多时间,周圣福编制"地动仪"基本上没有停顿,可谓"一气呵成"。

  

  剪掉多余冗条

  

  作品成型

  柳编工艺远嫁山西 慨叹从业者越来越少

  伴随着名气的叫响,周圣福成了响当当的"大师傅"。除了在艺术馆工作,周圣福甚至前往山西授课,向当地人传授"致富经"。

  临沭柳编全国有名。周圣福说,山西临汾想发展柳编产业,曾经来临沭考察学习。看到艺术馆中的柳编作品,希望临沭派一名柳编工艺美术师去山西传授技艺。为此特地找到周圣福,为当地培养柳编人才。就这样,周圣福在山西一待就是四个多月。

  一次山西之行,周圣福教了不少徒弟:前后指导授课人数达到两三百人。说起这些,老周颇感自豪:"咱们临沭的柳编能够传到山西,并且为当地人致富做贡献,俺觉得很自豪。这既是传播临沭柳编文化和名气的契机,也让这门手艺在山西扎了根"。

  2013年,周圣福被评为"市级工艺美术师",最近又参加了"齐鲁文化之星"评选。从一名柳编手工艺人,成为受人尊敬的柳编"大师傅",周圣福感到柳编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热闹"过后,周圣福也有自己的烦恼。

  "现在年轻人不想干这个了。等我们这代人上了年纪后,以后再做柳编的就很少了。"周圣福表达了自己的隐忧。他说,虽然有意识培养,但是肯学的却很少。

  正因如此,周圣福在传授技艺方面毫不隐瞒、不遗余力。每当有年轻人、特别是美术专业的学生来到艺术馆学习,做毕业论文,周圣福都尽量手把手教,用他的话说"十个人来学习,有一个能掌握也好"。还有位大学老师带学生来研究柳编,周圣福都尽心尽力。

  "我只是希望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周圣福直言。

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临沂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