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松:探索吴家坊头村振兴之路

2018-05-07 09:14: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play
" />

  吴家坊头村位于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最南端,是省定贫困村,距离朝阳街道办事处有10公里的距离,东傍沭河,西邻玉白河湿地,全村共365户1092人,耕地面积1140亩。经过两年脱贫攻坚,2016年,全村仍有贫困户25户,贫困人口65人。

  2016年3月,临沂日报报业集团派驻的第一书记王建松来到了吴家坊头村,他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一核心任务,深入村民中走访调研,制定了以建设“美丽庄园、绿色田园、幸福家园” 为发展目标的规划,果断挑起了村里脱贫致富的重担。

  跟许多贫困村一样,吴家坊头村过去没有任何产业项目。年轻力壮的村民大多选择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主要靠种地维持生活。部分有技术的村民在村里种大棚和养殖,但因为不成规模,收入也不理想。

  王建松来到村里任职后,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既要让村民脱贫,更要让他们致富。经过走访,他发现村里有种植大棚蔬菜的传统,但是这个“大棚”并不是现代化的温室大棚,而是村民自己搭建的小拱棚。小拱棚成本低,易搭建,在村里随处可见,但是收入也少,一亩地不过两三千元,除去人工费根本剩不下多少。很多村民有着想要种植温室大棚的想法,但因为资金、土地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无奈放弃了。

  没困难要上,有困难,克服困难也要上。王建松坚持,既然村民有想法、有技术,建温室大棚势在必行。在他的带领下,吴家坊头村向上级争取了40万元扶贫资金,投入20万元第一书记工作经费,启动第一期大棚项目建设。流转32亩土地,建设了6个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采取贫困户优先的方式出租给村民种植。

  2017年年初,为了改善种植产业结构,同时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又引资1000万元,又继续流转160亩土地建设冰桃雪梨采摘园,这样初步建成了一处集大棚蔬菜和优质果品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的建设采取了村企共建的形式,鉴于村民对高效大棚蔬菜技术储备不足的情况,村集体与临沂市工商联生态农业科技协会进行深度合作,一是以一个大棚每年2.6万元的价格将6个大棚先期出租给其下属农业公司,对村民进行绿色蔬果种植示范,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引领村民进行高效大棚蔬菜生产。二是签订用工协议,保证产业园用工该村村民优先。产业园的建成,不仅为村民请来了常年在身边的“老师”进行现场教学和技术指导,还使得村集体获得每年12万元稳定的租金收入,还为村民每年带来30余万元的收入。2017年10月,村集体利用村子资源优势,申报成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为村子赢得获得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宝贵机遇。为了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在街道领导和区旅游局的支持下,组织村委一班人到全市乡村旅游先进村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按照建设规划建成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民俗记忆馆、民宿等设施,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引领带动作用,做好与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的结合文章。去年4月份,由村两委成员发起成立玉白河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村民以土地、资本、房屋、技术等方式作股入社,抱团发展,发展大棚果蔬生产、农家乐、垂钓等一系列旅游产业项目,同时进行村社共建,充分利用供销社的信息、技术、市场等资源,推动发展。

  多年来,诸多因素导致该村基础设施落后,没有一条硬化路。王建松到村任职第一书记伊始,就把路面硬化工作当成了重中之重。

  来到村里后,王建松积极向市财政和交通等部门申请资金128万元,村民们还积极自愿捐款和出劳力。在村两委和党员的带领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历时5个半月,筹集资金220余万元,拆除家家门前猪圈、粪池和违章建筑,完成337户改厕工作,硬化18条共计6.5公里大街小巷,修建了25条共计9公里长的街道排水沟,全面完成“户户通”工程。2017年春,在上级的支持下,又投资25万元对村庄进行绿化,每条街道栽种不同的树木花草,基本形成一街一景,修建了一条贯通村庄与村西玉白河湿地景区的生产路,打了13眼生产井,进一步改善了生产生活和旅游条件。

  此外,针对很多村民因病致贫的情况,王建松邀请市人民医院专家医疗服务队,到村里举办义诊活动,免费为村民查体并赠送药品。同时,王建松还利用报业集团的文化资源,组织村民到临沂大剧院观看相声演出,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与此同时,村里还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美丽庭院”等一系列评选活动,积极营造成文明健康向上的新风尚。目前,村里正在筹备文化广场建设,为村民增添一处健身娱乐的场所,让吴家坊头的老百姓不仅能够吃饱喝足富腰包,还能载歌载舞天天有个好心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