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我奋斗 我幸福|新时代沂蒙扶贫“六姐妹”之于学艳:白手起家编起财富网 点亮扶贫路

2018-03-09 15:1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元迪
play
" />

于学艳(右)与员工一起编织西瓜袋

  大众网临沂3月9日讯(记者 刘元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沂蒙老区涌现出了一批新时代的女性代表,她们艰苦奋斗、干事创业,带动当地人走向了共同富裕道路,被称为新时代的沂蒙扶贫“六姐妹”,于学艳就是其中之一。

  十几年前,于学艳因为爱情与丈夫莫宗伟喜结连理,嫁入了临沂市莒南县临港产业园莫家龙头村。莫宗伟当时是村里的贫困户,家庭经济非常困难。婚后两人在莫家龙头村北山承包大片土地,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农生活,风调雨顺时收成还好些,赶上灾年收入惨淡。当时,两人在山上连避风遮雨的瓦房都没有,就靠临时搭建的塑料棚抵挡风寒,一度全部家当仅有10元钱,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当时穷的鞋子破洞了也舍不得买新的,特别的心酸。我想着到集市上卖鞋,这样就能每天有好鞋穿了。”于学艳和丈夫一起辛苦种地,手里有了一点积蓄后,开始到集市上卖鞋。从批发市场批发鞋子,加上几块钱的利润再卖出去。虽然每天早出晚归很辛苦,但两口的日子慢慢好转起来。

  2003年偶然一次外出,于学艳发现了编制西瓜网袋的致富商机。据于学艳介绍,西瓜网袋主要附加值在编制劳动上,虽然每个的利润不高,但胜在操作简单每天都能编不少,一天下来就能挣几十多块钱。农村有很多闲置劳动力,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赚些‘外快’,是实现脱贫的好方法。

  万事开头难,村里剩余劳动力大多是老弱病残,对新事物接受慢。创业之初,于学艳开着农用拖拉机挨门挨户去送编制网袋原材料,风里来雨里去,她都毫无怨言。慢慢村民赚到钱了,一传十,十传百,邻近村民也纷纷上门自己去领取原料回家编制。经过几年的发展,加工项目慢慢壮大。2009年8月31日,于学艳注册了临沂丰乐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发展成一家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西瓜网袋、西瓜网兜于一体的企业。

  2015年,头脑灵活的于学艳又开始张罗扩大规模,通过土地流转占地20多亩,投资数百万建成原料加工、成品包装等3个车间,年产自主研发的可塑原料数千吨,食用级网袋网兜5000余吨;目前,其拥有固定资产500余万元,实现产值数百万,上缴税金100万元左右,安置当地群众就业近3000人。生产的西瓜网袋、西瓜网兜,主要销往日本、欧美、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产品质量攻克了环保、绿色、无污染、自动降解等技术难题,在国内外市场广受客户青睐,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塑料西瓜网袋生产加工企业。

  目前,于学艳的公司已辐射带动周边的贾家龙头、朱家龙头、于家龙头、普天寺、东川、张家派庄、张家峧山、邱官庄等11个村庄600余人,外乡镇团林、朱芦、壮岗、坪上、十字路、坊前等和外省市江苏、日照等剩余劳力2000余人参与本项目加工。由于操作简单,90岁老人以及各类残疾人,都可领料从事加工制作,成为剩余劳力理想的增收致富项目,尤其惠及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脱贫。据了解,编制西瓜网袋网兜一天可收入20元左右,一个月就是600元左右,贫困群众直接增加了收入,能实现在家门口脱贫。

  “我们公司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在每个村庄招工的时候,贫困户、残疾人优先录用。”于学艳说,自己是在与贫穷的不断抗争中一步步走过来的,知道贫困群众生活的不易与辛酸。现在公司逐渐发展壮大,也要帮助这些困难群体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

  朱新花是莫家龙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丈夫车祸身亡,女儿也已出嫁,一个人孤苦伶仃生活,除了种一亩薄地再无其他收入来源。得知这一情况后,于学艳主动把西瓜网袋原材料送到她家中,并教会了她编织技术。“西瓜网袋编织简单,在家没事的时候就干了,也不累,一个月挣七八百元,想想心里就很高兴。”朱新花说。

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