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印记!临沂这些人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感动山东人物

2018-12-17 11:50:00 来源: 大众网临沂·海报新闻 作者:
play
" />

  改革开放40年来,

  山东涌现出无数改革者、奋斗者。

  那些令我们感动的人物,

  各行各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一次次惊艳全国,

  汇聚成齐鲁大地奋进新时代的蓬勃力量。

  

  (图片来自爆三样)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省委宣传部、省委改革办、省委党史研究院、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播电视台在全省联合开展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感动山东人物和最具影响力的事件评选活动。在群众广泛参与的基础上,推荐出感动山东人物(群体)181个、最具影响力事件167件,经主办单位初选,公众代表投票、评审委员会投票,在充分酝酿、集体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最终确定了40个感动山东人物(群体)和40件最具影响力事件,以及提名名单。

  

  让我们透过但不限于这一个个名字、

  一个个“第一”、一个个数字,

  沿着改革开放的脉络溯源追流,

  看清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前进逻辑,

  共同致敬伟大的变革。

  在咱们临沂

  便有这么一群人

  被评为

  改革开放40周年感动山东人物

  

  

  感动山东人物(群体)颁奖现场。

  

  改革开放40周年感动山东人物:

  王传喜改变了一个村

  从负债380万元到村集体收入过亿元 王传喜一个人改变了一个村

     

  王传喜(中)与村里老人们在一起,询问生活现状。

  王传喜,现任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乡村旅游带头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山东省第九、十、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全国第十九次党代会代表。2018年6月13日被授予山东省“齐鲁时代楷模”、2018年6月29日被授予全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被称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在19年前,代村村集体还负债累累,矛盾错综复杂,群众上访不断,是众人眼中的“脏乱穷差”村、落后村。而如今,代村总产值达26亿元、集体收入1.1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高达6.5万元,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乡村振兴的“排头兵”。这一巨变背后,是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带领干部群众19年如一日的艰苦奋斗。

  时代楷模赵志全

  献身改革、造福社会 用一生践行新时期沂蒙精神

     赵志全生前工作照

  

  赵志全,男,汉族,中共党员,1956年生于费县,生前任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杰出青年企业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11月14日因病去世,享年57岁。2016年9月,被中宣部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历时27年,他把濒临倒闭的校办工厂壮大为净资产60亿元的现代化制药集团;苦撑12年,他强忍胸腺癌的病痛带领员工创新发展,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然而在2014年11月14日深夜,在签完最后一份企业改革的文件后,他猝然倒下,再也没有醒来。许多素不相识的市民、甚至海外华人赶来为他送行,送别的队伍绵延10多里路。他就是鲁南制药集团原董事长、“时代楷模”赵志全,用自己的取舍与奉献写就新一代企业家的时代精神。

  张楠树立军人典范

  从军报国铸忠诚 异域警卫洒热血 张楠树立新一代革命军人典范

    

  打靶训练后,张楠与“成绩”合影。

  张楠,男,汉族,河北省吴桥县人,1987年12月出生,2004年12月入伍,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生前系武警临沂支队直属大队一中队班长,上士警衔。2015年7月26日,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半岛皇宫酒店遭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设在酒店最高层的中国驻索马里使馆遭波及,担负警卫任务的武警临沂支队上士班长张楠倒在了血泊之中,年仅28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异国他乡……。他用忠诚之魂、精武之能、本色之真,谱写出了一曲忠诚卫士的英雄赞歌,是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典范。

  入伍11年,张楠同志胸怀报国理想、心系职责使命、立足岗位建功,先后参与完成各类急难险重任务30余起,抓捕犯罪嫌疑人10名,救助遇险群众40余人,2次荣立三等功,被武警山东总队表彰为“十佳训练标兵”、“十佳优秀士官”,被誉为“沂蒙卫士”。2015年7月26日,在中国驻索马里使馆所在地发生的一起恐怖袭击中壮烈牺牲。武警山东总队批准张楠同志为烈士,武警部队追授张楠同志“中国武警忠诚卫士”奖章和“献身使命的忠诚卫士”荣誉称号,总政治部表彰张楠同志为2015年度“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新闻人物。2016年8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沂蒙新红嫂传承拥军情

  一颗红心爱着党 一针一线含真情 沂蒙新红嫂传承拥军情

   

  从左到右分别为戚洪桂、李秀莲、于爱梅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妇女参军参战,拥军支前,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涌现出成千上万的沂蒙红嫂,成为沂蒙精神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以李秀莲、戚洪桂、于爱梅、朱呈镕等为代表的临沂妇女大力发扬沂蒙红嫂光荣传统,开展丰富多彩的拥军活动,谱写出新时期军民鱼水情深,涌现出一大批感人至深的沂蒙新红嫂,先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戚洪桂:好母亲教子戍边卫国 组沂蒙红嫂歌舞团义务演出

  71岁的戚洪桂,是费县南张庄乡西龙岗村村民。1991年她把18岁的小儿子林立波送到西藏边防部队服役。1992年11月,丈夫不幸去世,戚洪桂连续25次向部队寄家信报平安。为使儿子安心边防,戚洪桂一直未把家中变故告诉儿子。自己含辛茹苦,独立支撑着5口之家。

  沂蒙好母亲教子戍边卫国的事迹,感动了西藏边防部队,战士们纷纷以“你的儿子”名义给戚洪桂写信、捐款。收到这些信和钱后,戚洪桂亲手缝制了150双鞋垫,制作两面锦旗寄给了部队,并从此与140多名战士建立长期联系。

  ◎于爱梅:十余年自费拥军 走遍大江南北宣讲沂蒙精神

  今年65岁的于爱梅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2004年,从教师岗位退休后,于爱梅就自觉、自费走上拥军优属的道路。十多年来,于爱梅自费并向爱心人士及企业筹集钱物共达100多万元,给老英模、老红嫂和困难群众送去新红嫂们的关心和温暖。

  2010年,她被聘为沂南县沂蒙精神宣讲团成员后,先后为机关、学校等作报告46场。2011年,省党性教育基地沂南教学点建立后,她主动当义务宣讲员,为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学生、群众等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3000多场。2016年她发起成立了“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建立了“沂蒙精神宣讲团”,宣讲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宣讲对象涵盖社会各界。她的目标是今后几年内,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让沂蒙精神响彻临沂,走出山东、传遍全国。

  ◎李秀莲:用坏了4台缝纫机 为战士做了数万双鞋垫

  今年71岁的李秀莲,是沂南县铜井镇范家庄村人。在抗战时期李秀莲的家庭就是当地有名的抗日堡垒户。1985年,李秀莲担任了沂南县鲁庄乡(现与铜井镇合并)乡妇联主任后,组织成立了“红娘”组,共为412对大龄军人牵线搭桥,有力地支援了部队建设。

  2001年退休后,作为沂蒙红嫂协会的名誉会长,她先后动员自己的侄子、外甥、孙子等亲属38人参军入伍。十几年来,她走访军人家庭1000多户,帮助40多名军嫂、复转军人找到工作,资助230名失学女童。李秀莲总是说,拥军决不能少了拥军鞋垫,那是军民鱼水情。20余年来,在李秀莲的带动下,全乡累计为部队送鞋垫近10万双。李秀莲自费购买布料、花线,和女儿、儿媳及30多位亲属做拥军鞋垫数万双,先后用坏了4台缝纫机。

  ◎朱呈镕:最美兵妈妈大爱倾洒军营

   朱呈镕

  

  

  朱呈镕是山东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也是中国爱国拥军促进会会员。每次她到部队慰问,都会用慈母般的温暖去慰藉官兵们的心灵,在万千个基层官兵心里,她赢得了“最美兵妈妈”的殊荣。无论是“全军百名好班长”徐嘉嘉,还是望儿山下带着账单入伍的好兵张广奇,她都倾其所能慷慨解囊。她还为维和战士王建东的孩子捐款找医院换骨髓。带着何田忠烈士的父母赶了9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来到儿子牺牲的边境某高地,实现了老人埋藏心底长达30多年的心愿。她把母爱和家庭的温暖送给战士们,已经9年多没有和家人一起过春节。在她的影响下,家中相继13人走进了军营。在拥军的过程中她也被部队聘请为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支队编外政治辅导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一二零六部队德育导师、渡江英雄团名誉副政委等。

  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事件:

  临沂商贸物流城崛起

   

  (图片来自网络)

  临沂有“两张名片”,一张“软名片”是“沂蒙精神”;另一张“硬名片”就是临沂商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临沂商贸业几经沉浮,最终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尤其是1978年以来,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临沂人民继承发扬先辈的沂蒙精神,坚信“没有跑不了的路、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干不成的事”,大力发展商贸市场,在各项基础条件并不优厚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以商贸业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之路,由“四塞之固,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的闭塞之地,蜕变成闻名全国的“中国物流之都”、“中国市场名城”,形成了“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中国批发市场大格局。

  殡改“沂水样本”开创全国先河

     

  沂水县沂城街道东跋山县级公墓

  2017年5月10日起,临沂市沂水县实施了以“殡葬全免费”为主题、以公益性公墓建设为突破口的殡葬改革:对具有沂水户籍、在沂水去世的居民,殡葬过程中涉及的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和公益性公墓使用费全部免除,由县乡财政承担。

  “少花钱,少操心,身后事办得一样体面。”殡改政策以来,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办好“身后事”,以殡葬改革为突破口,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厚养礼葬新模式也开启沂水殡葬改革文明祭祀的新篇章。

  1995年临沂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

  “位于革命老区沂蒙山区的沂水、沂南、蒙阴、平邑、费县、苍山、泗水、山亭终于摘掉戴了11年的贫困县(区)帽子。至此,沂蒙山区的国家重点扶贫县已全部脱贫。在全国18个重点连片扶贫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1996年3月2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文章,第一时间报道了沂蒙山区整体脱贫消息。

  从贫穷落后到艰苦创业再到整体脱贫,短短10年间,故事太多说不尽,但结局,是临沂人民挺直了腰杆奔向新的生活。 

大力弘扬“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是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旗帜和灯塔,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临沂市最突出的政治优势、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临沂人最深沉的群体意识、最鲜明的精神风貌。

初审编辑:王宗阳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