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优秀传统文化汲取营养 临沭“化成教育”结硕果

2018-12-20 09:58:00 来源: 大众网临沂·海报新闻 作者: 林鹏
play
" />

孝文化讲堂

  大众网临沂·海报新闻记者 林鹏

  街坊邻里为丁点事吵翻天;子女虽多赡养老人却推三阻四……时下,在基层一些地方,琐碎纠纷屡见不鲜。而优秀的传统文化,犹如定海神针,可以校正方向,点化人心、成风化俗、教育群众、提升道德。今年以来,临沭县向优秀传统文化“汲取营养”,探索实施思想道德建设“化成教育”实践,并赋予传统文化新时代内涵。充分扩大传统文化影响力,促使传统文化落地生根,引领人们践行传统礼仪道德。

  传统文化宣传片引起的“涟漪”

农耕文化博物馆

  从今年3月开始,位于临沭县郑山街道的高埠前前村,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投影仪上播放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片。其中的孝老爱亲故事,吸引了百余人前来观看,打动了村民们,让大家久久不愿离去。

  一次小活动的巨大反响,被临沭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张春光看在了眼里。“老人们看得津津有味,一个劲打听我们何时再来。”说起最初入村宣讲传统文化时的场景,张春光记忆犹新。

  “实际上,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这些传统美德,与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无论成年人还是孩子,都非常需要。”临沭县将传统文化宣传片做成硬盘,制定播放计划,到村里播放,让村民受益良多。

京剧大舞台

  村民陈贯瑞还自费提供了投影仪,隔三差五为村民播放宣传片,传播孝文化。陈贯瑞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县里工作人员放弃休息,下乡入村搞传统文化活动,陈贯瑞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用老陈的话说,“把他感动了,就加入进来了,将自家的投影仪贡献了出来”。

  以播放宣传片为契机,临沭对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加入到学习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列中。

  这种变化,得益于文化对人的积极影响。村民袁蕊介绍,自从学习传统文化后,脾气明显好转,与丈夫儿子的关系日趋改善,也更加懂得如何与公婆相处。

  袁蕊还有一重身份,她是高埠前前村学雷锋义工团队的一员。近年来,村里敬老孝老的活动,经常能看见她的身影。“每次收到举办孝道活动的通知,志愿者只要有时间,都会来帮忙”。来到活动现场,不用安排,志愿者们就主动就忙活起来。

  看见袁蕊身上发生的变化,丈夫和公婆也加入到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最初开展工作时,街道派人入村进行指导。如今,志愿者们都是被身边人和事所感染,主动加入。”郑山街道党政办工作人员李书恒,这样讲述发生的可喜变化。

  而在以前,很多村民即使给钱也不愿意出力。“活动带来的正面影响和效果不一样,对村民的思想和行为改变非常大。”临沭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武玉芹说,今后还将探索举办寿宴等活动,让打工无暇为父母过生日的子女,在外安心。

  “饺子宴”“夏令营”传统文化学习的“检阅”

  今年5月份,由郑山街道策划发起,高埠前前村为60岁以上老人举办“饺子宴”,义工们积极参与其中,买面、肉、菜包水饺,免费送给老人吃,让老人们有种情感的交流。“事虽不大,花钱也不多,但是有种凝聚人心的作用。”张春光说,参与活动的义工达到60余人,还有文艺演出,很多社会人士捐款捐物,奉献爱心。饺子宴结束后,义工们主动收拾卫生,清扫垃圾。

  今年暑期,临沭县还举办了以“孝亲尊师”为主题的公益夏令营,聘请中国孝文化传播专家主讲,内容主要包括国学经典《弟子规》及生活教育、德音雅乐、经典诗词选读、红色革命教育、思过扬善德育教育等。50多位少年儿童和家长参加,孩子、家长、老师互动交流、倾心沟通、向上向善,形成了浓厚的孝亲尊师氛围,为自我提升、传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短短几天时间,孩子就发生显著变化,从不会关心父母到为父母倒水。很多平时不爱说话的家长孩子,通过参加亲子夏令营活动,也变得爱说爱笑。

  在“六一”儿童节,向学生们讲授刻苦学习、孝敬父母的内容。很多孩子将对父母的爱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父母感动的泪眼婆娑。

  为了给传统文化学习活动提供充足的场所,郑山街道积极完善硬件设施。徐埠前村依托原有的京剧文化基础,积极打造京剧艺术馆;后高埠村建起孝文化大讲堂,努力将孝文化元素呈现其中;高埠前前村修建化成书院,以儒家文化为主开展培训和讲座;中高埠村则建成农耕文化博物馆,突显传统农业发展的脉络……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徐埠前村梨园文化广场上,京剧团表演的传统曲目《忠孝图》,让人通过国粹艺术感悟孝道力量;化成书院的《弟子规》、《中华文化经典读本》、《百孝篇》,让孝道理念在六年级学生陈长迪脑海中“扎根”。

  一系列措施的落地落细,使得孝道文化深得人心,百姓思想觉悟得到提升,整体素质得到改变,村风民风悄然发生变化:婆媳不和的现象少了,孝老敬亲的好事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乱丢垃圾的现象少了,村容村貌发生大变化;村里老人们安享晚年,文化娱乐场所日渐增多……

  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并结出硕果

魅力徐埠前

  在大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临沭县探索实施思想道德建设“化成教育”实践,邀请全国传统文化老师、社会孝善传播知名人士不定期开展宣讲活动,积极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定期邀请国学老师来此讲学,教学方式多采取启发诱导式,提倡学生自学,博览群书,老师加强指导,授道解惑。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如今,对于六年级的陈长迪而言,《弟子规》早已烂熟于心。

  “一些书绘有漫画,图文结合,能更好的学习领会书中讲解的劝人遵守道德规范等内容,这些知识都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陈长迪抽出书架上的《太上感应篇》,告诉大众网记者,“在脑海中印象更加深刻”。

美丽乡村高埠前后村

  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于教化人心,并指导行为的实践。如今,以孝道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前段时间,罗庄姑娘相苗苗嫁到了郑山街道徐高埠村。相苗苗说,父母公婆对爷爷奶奶很是孝顺,有好东西就往老人跟前送。新衣服、吃喝、陪老人……都尽其可能去满足老人。长辈们的孝顺,自己亲眼所见,逐渐在脑海中扎了根。相苗苗说,十天半月回趟家,时间不长也不短,尽量将工作和父母兼顾下。

  如今,相苗苗与公婆相处融洽。“昨天还和爸妈吃了顿水饺,以后会更忙,除了工作,还要照顾孩子。但是我们会尽量抽出时间与父母多聚聚”。

  相苗苗隔壁的邻居王庆芳家,有位90岁高龄的婆婆。因为摔伤,老人已经卧床两三年,由兄弟姊妹轮流伺候。“大家很团结,对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大家轮流伺候老人,谁也不怕照顾偏了。”王庆芳说,孝顺的风气,一代代传承,让孩子耳濡目染,对奶奶也是格外上心。

  “经过前期一系列活动的开展,百姓身上的变化显而易见。但是想拓展铺开,还需要时间去探索。”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取得的成绩,郑山街道党委书记王晓峰始终保持清醒,“需要有计划的总结和提炼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才能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初审编辑:王宗阳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