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牛"有干劲 26年养路一万多公里

2019-06-26 17:29:00 来源: 大众网临沂·海报新闻 作者: 王艳彩 姚萌
play
" />

  编者按:沂蒙大地,一直是一片蓬勃发展的红色热土。今天起,大众网特别推出"沂蒙凡人说"系列报道。大众网记者将深入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把镜头对准我们身边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小人物"。让我们一起分享奋斗的快乐和感动,积蓄温暖与力量。

  沂蒙凡人说(33)"老黄牛"有干劲 26年养路一万多公里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艳彩 见习记者 姚萌

  

  盛夏时节,天色微亮,一群橘红色的身影已经在公路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补坑槽、铺沥青、灌路缝,为了让民众能够安全顺畅通行,公路养护工们早出晚归连续奋战,对破损路面进行应急处置。在这个队伍里有一个年龄稍大、憨厚朴实的身影,他就是赵国余,同事们都亲切地叫他:老赵。工作26年来,他参与了超过一万多公里的公路养护,40多座桥梁的抢修任务。

  13年部队生涯,焊接技术样样拿手

  老赵有一强项就是焊接,像电弧焊、气焊、钎焊、氩弧焊等样样拿手,用同事的话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我们老赵焊不了的"。这项技术得益于老赵在部队13年的当兵经历。老赵1980年参军,在部队经过一年的培训以后,他主要从事飞机维修焊接工作,整日与飞机油箱、起落架、油管打交道。

  由于飞机材料特殊,对焊接技术要求极高,因此在实践中他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技能,比如焊接什么东西,用什么料,熔点是多少,温度多少合适,用什么工艺,一看便知,尤其是特殊材料一看一个准。这看起来简单,但没有常年累月的高强度训练是掌握不来的,焊条选不对,温度掌握不好,焊接措施不当,材料就废了。

  1993年8月,赵国余脱下军装,结束了自己的部队生活回到家乡,选择了公路工作,在临沂市的公路养护工作上一干就是26年。13年的部队生涯让他刻骨铭心,军人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和踏实的作风,对他的公路养护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绝活有了用武之地,维修设备为单位省下70万费用

  刚刚接触养护工作那会儿,公路养护工作对赵国余来说充满了挑战。带着军人不服输的劲头,工作之余他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工作中虚心向老养护工请教,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并留心观察和记录养护工作的操作规程。经过不断的积累、学习,赵国余迅速成长为通晓专业知识、掌握公路养护、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优秀班组长。

  

  桥梁毛勒缝的焊接一直是公路桥梁施工中老大难的问题。在熟悉公路养护工作后,老赵的绝活--焊接,有了用武之地。赵国余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毛勒缝主要调节由车辆和桥梁所引起的上部结构之间的位移和联结,因为焊点多,缝距要求高,材料特殊,因此维修焊接要求较高。经老赵焊接的毛勒缝,平整度高,焊接牢固,不会出现裂痕,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

  不仅如此,赵国余还将自己的绝活用在机械设备维修上,之前单位两台灌缝机面临报废,胶枪也损毁严重,重新再买一台新机器的话要高达七十万元。赵国余看到后和同事们经过一段时间摸索硬是将两台报废的灌缝机能用的零部件拆卸下来,重新组装了一台,而且最难维修的胶枪也焊接维修好,这一下就为单位节省了几十万的费用。而且,通过老赵焊接维修的设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使用时间长,这样平均下来每年能为单位节省费用十几万元。

  定期开展演练,70分钟完成战备钢桥组装架设

  除了是养护能手,老赵还是应急抢险团队的中坚力量。工作26年来,老赵印象最深的是2004年6月沂南岸堤大桥的应急抢修工作。"当时沂南岸堤大桥桥墩受损严重,情况十分危急。那天天还未亮,我就接到了上级通知,第一时间组织施工队奔赴现场。"赵国余说。

  岸堤大桥是两岸群众出行的必经要道,桥梁随时有坍塌的危险,面对这样的情况,抢险人员要以最快的速度维修好桥梁,保障两岸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然而到达现场后,赵国余发现受桥面情况限制,机械、物资难以到达施工场地,抢修难度极大。确定抢修方案后,赵国余带领抢修人员便下了水。6月份的岸堤大桥下的汶河水流湍急,水下情况复杂,水深到抢险队员的腰间,但他们顾不上危险,将6根2吨多重的工字钢架架在了垮塌桥梁两侧,为抢修提供了保障。

  

  抢修过程中,赵国余不仅要指挥管理,还要负责桥梁的焊接维修,任务量最大。为了保证施工进度,累了他就坐在护栏边上打个盹。经过连续5个昼夜的奋战,最终他们圆满完成了抢修工作,为两岸群众的出行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赵国余所在的公路应急处置中心,除了担负公路应急抢修、应急养护、抢险保畅外,还担负着战备钢桥的管理与使用,老赵也是战备刚桥团队的主力。为了确保防汛抗灾时"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单位定期开展战备钢桥架设演练,一座33米长的321装配式战备钢桥,从组装到最终的架设,赵国余他们70分钟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抢险救援速度,操作熟练、指挥有序、架设迅速,这和他们平时刻苦地训练是分不开的,因表现优秀,赵国余的架设小组也被上级评为优秀战备钢桥架设小组。

  干劲最足的"老黄牛",26年养路一万多公里

  除了业务能力,赵国余在单位养护队伍中年龄是最大的,干劲也是最足的。工作26年,他从未请过一天事假,在单位的考勤表上他的出勤率都是100%;工作以来26个春节,他有一半以上都是在施工场地度过;节假日出行高峰期,他经常主动留在工作岗位值班,平日里加班加点对他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赵国余所在的养护科,经常担负应急养护任务,任务多,平日里陪家人的时间原本就不多,他又常常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提起妻子儿女,老赵满是愧疚。2012年的大年初一,临沂市境内突降大雪,单位迅速集结养护人员,并调配应急机械设备和除雪物资,赵国余接到上级除雪防滑任务后,来不及向长辈拜年,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去,从大年初一早上一直干到了初三晚上,确保了国省干线公路畅通。

  

  凭着这股韧劲和"老黄牛精神",赵国余在公路养护工作26年来,足迹遍布临沂境内的各条国省干线,参与了超过一万多公里的公路养护,40多座桥梁的抢修任务。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他连续多年被单位授予先进个人,突出贡献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他所在的养护班组也多次获得单位"先进班组"、"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初审编辑:王宗阳

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