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力量”

2022-04-07 17:06: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邵泽良
play

  父亲生于1955年,恰逢三年最困难时期。作为家中排行老三的他,从小没有正规上过学,仅上过几天的夜校扫盲班。但困难让他养成了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品质。无论是年轻时在生产队当“大队长”,还是到后来成家立业过日子,他都把这一品质展现的淋漓尽致。

  听老人说:我们村分地时,父亲是队长。很多本家都找他,想多分一点好地。但是父亲也不和他们多言,就说按照人口和序号轮到哪就是哪,谁也不例外。他们都背地骂父亲,就连母亲都颇有微词,因为四口之家,却分到两块“三级地”且都离村子挺远。“吃亏”是福,随着社会的进步,当时那些所谓的“三级地”,却是村子里第一批经济开发区,当时的“薄疙瘩”,变成了现在的“聚宝盆”。不知他们还为当年父亲的固执,耿耿于怀吗?

  父亲有一个外号在“千斤王”。这是他在出工打水库时,和他一起用独轮车推石头的乡亲给他起的。他们现在聚一起还说父亲当年有点“憨”,按照趟次计工,偏偏每一次都装那么满,害的他们都不好意思少装。父亲听后总是微微一笑,从不辩解。我小时候对父亲“千斤王”的称号总是持怀疑态度。因为身材并不高大的他,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呢?直到有一年收麦子时,我算是彻底佩服了父亲的力量。由于天要下雨,一亩地的麦子,我和母亲用地排车装了不到一半,剩余的父亲全装在他的独轮车上,为了多装独轮车周边都扎上了架子。那时我比父亲就高了,便自告奋勇推车子,但是我咬牙试了几次,都没有拾起来,父亲让我闪一边,他一下子就拾起来了。我看到埋在麦车里的父亲,瞬间感到他就是名副其实的“千斤王”。也让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需要自己有真本事才行。自己有真本事,再能吃苦耐劳,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父亲的诚信是刻在骨子里的。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做小买卖。无论是别人合伙,还是自己单独干,父亲最讲究的就是诚信。父亲没有文化,不会说一些高大尚的话,但他把诚信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中。父亲靠着货真价实、童嫂无欺的经营风格,小生意也做的风生水起,让家庭生活一天一天的好起来。让我记忆犹新的是:1996开始修建京沪高速临沂段的时候,由于大部分的技术工人都是南方人,他们爱吃南方的一些特有水果,在当时农村农贸市场很难买全。他们知道父亲实诚,就让父亲来临沂批发市场给他们代购。父亲都是每逢集市的前一天,开着摩托三轮到临沂批发市场批发最好的水果。回来后,按照个人的需求,分别给装称好,写好斤两与价格,他们去到直接付钱拿走,从没有任何人说过二话。即使到1999年工程结工前,大部分的技术工人都卖了私家车,他们时常到临沂去购买其它东西,但是水果等一直让父亲给代购,用他们的话说:“就图老邵的实诚”。父亲常对我们说:“一诚天下无难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对我的影响最大,无论面对同事、学生和家长,我都以诚相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好。

  时光流逝,父亲已不再年轻,也不再到集市去经营,但是他依然保持着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的品格,不但影响到我们,也深深的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应该会传承的更远。因为好家风承载家庭幸福着希望、凝聚着父亲一生的辛勤和感动,而感动是不能“功成身退”的,只会薪火相传。

  这是父亲的“力量”,更是传承的力量。

  (通讯员 邵泽良)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