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新貌·崮乡走在前㉓: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 昔日涝洼地变农业示范聚宝盆

2022-06-30 17:59: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巧 刘峻豪 张圣虎 张建军 于萧
play

  编者按: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蒙阴是一片红色热土,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发生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一幅老区新画卷正徐徐展开,百姓生活殷实,特色产业兴旺,沂蒙精神代代传,“两山”实践谱新篇。即日起,在临沂市委宣传部指导下,蒙阴县委宣传部、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推出“老区新貌·崮乡走在前”系列全媒体报道,生动讲述新时代多姿多彩的、时尚繁荣的、充满青春活力的美丽富强幸福新蒙阴,激励干群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意气风发向未来。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巧 见习记者 刘峻豪 通讯员 张圣虎 张建军 于萧 临沂报道

  蒙阴,出门见山。如何高效利用山脚下的土地产能增收,是老百姓一直在想的事。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流转土地发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都是蒙阴人在振兴道路上用过的“高招”。目前,蒙阴县发展成为临沂市唯一的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位于蒙阴县旧寨乡北楼村的迎仙桥现代农业观光项目,是由山东速飞生鲜速递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集高效种植、农业示范、休闲观光、快乐采摘、农事体验、儿童游乐于一体的综合型绿色农业示范园。一期建成农业生产大棚35个,其中800平米钢结构优质拱棚17个,1500平米的高标准日光温室蔬菜大棚18个,800平米游客服务中心一处。种植各类优质草莓、葡萄、蔬菜、花卉等高效作物,年产高价值各类水果、蔬菜800余吨。

  种植户王峰在北楼产业园承包了10个大棚种植非洲菊和玫瑰花,“年产200万支左右,带动了周边20余村民就业。”王峰介绍到。

  “这一片原来是涝洼地,后来我们流转村民土地兴办合作社,现在除了大棚的收益,土地收益,每年还吸引游客2万人次,全方位带动了附近居民的增收,把涝洼地变成聚宝盆。”旧寨乡人大主席孙宗宁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位于桃墟镇驻地的大庙村蔬菜种植的历史悠久。桃墟镇政府说服在河南经营蔬菜运输生意的退役军人王兆兴返乡当起了“兵支书”。王兆兴以清晰的发展愿景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实施“集体合作社+农户”“村办企业+闲散劳动力”创业带动就业项目,成为桃墟镇兵支书创业担当的典范。在他的牵头下,通过盘活村集体蔬菜大棚资源,大庙村成立了由党支部领办的蒙阴县易合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建成现代水肥一体化大棚21座,大棚内试验性引领种植了6.4亩的羊肚菌,亩产达3000斤,创收15万元。利用桃树的休眠期和羊肚菌的种植期,在去年10月到今年3月,大庙村在桃树下实验性种植4亩羊肚菌获得成功,每亩增收4000元。王兆兴将种植技术无偿推广给村民使用,带领村民增加收入共同致富。

  “通过发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现了集体增收、百姓致富的良好局面。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带领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王兆兴说。

  在蒙阴,像王兆兴一样的“兵支书”占全县农村支部书记的31%,全县共有行政村“兵支书”115名。截至目前,蒙阴县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县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创新推行乡镇领办联合社、村级领办合作社“双领模式”,全县发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320家、联合社9家,入社党员1560人,成员出资总额9.9亿元。2021年,蒙阴县投资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11个,养殖大棚4个,玻璃温室大棚1个,全县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9万余亩,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1.6万余亩,技术推广5.7万余亩,共接待游客972.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7.33亿元,被列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乡村振兴,蒙阴县一直在路上,也一直走在前列。全县355个行政村(不含城市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占比100%,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有85个,占比23.94%,蒙阴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