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汉宇
编者按: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蒙阴是一片红色热土,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发生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一幅老区新画卷正徐徐展开,百姓生活殷实,特色产业兴旺,沂蒙精神代代传,“两山”实践谱新篇。即日起,在临沂市委宣传部指导下,蒙阴县委宣传部、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推出“老区新貌·崮乡走在前”系列全媒体报道,生动讲述新时代多姿多彩的、时尚繁荣的、充满青春活力的美丽富强幸福新蒙阴,激励干群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意气风发向未来。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巧 见习记者 刘峻豪 通讯员 张圣虎 李朋 临沂报道
“生态立县、生态富民、生态强县”一直是蒙阴县的战略定位。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生态畜牧、科技畜牧、规模畜牧、品牌畜牧、富民畜牧”是蒙阴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的发展目标。近年来,蒙阴县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保护发展蜂业种质资源,推动产业振兴的特色畜牧发展道路。
提到规模化养殖,首先想到的就是兔、蜂两大特色产业。
蒙阴县是“中国长毛兔之乡”,无论是养殖数量,还是兔毛产量,均居全国县级首位,年加工兔毛4000吨,占全国的1/3。依托于蒙阴丰富的果树资源,果叶喂兔,兔粪入沼、沼液沼渣还田,“兔—沼—果”循环链条逐渐形成。
“蒙阴县发展兔毛深加工企业12家,维蕾克兔绒服饰项目拥有7项国家发明专利,攻克了兔绒纺纱脱毛、起球、缩水的世界性难题。面对外贸不景气的情况,我们助推产业振兴,拉动内需。”在蒙阴农业科创中心内,蒙阴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刘传华说。
蒙阴的另一个产业就是蜂产业。目前全县蜜蜂存养量约为5.8万群,其中中华蜜蜂约2万余群,各类蜂产品总产量约1750吨,蜂业年产值达到3.23亿元。全县现有蜂产品加工企业6家,通过直播带货等自媒体销售,年交易额突破亿元,形成了集蜜蜂种业、养殖、授粉、产品加工、蜂旅文化等为一体的产业链。
与传统养蜂单纯的“卖蜂蜜”不同,现在的蜂农插上了互联网+知识+科技的翅膀。95后女孩张宁,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跟家人一起经营采华之滋花园式养蜂基地。父亲负责养蜂,姐姐负责整体方向的把控,张宁负责销售,借助互联网优势,第一年就将所有产品销售一空。如今,这座精心打造的花园式养蜂基地已经8年,随着产业的扩大,陆续研发了蜂蜜唇膏、蜂蜜面膜、蜂胶牙膏、护手霜、安瓶、精华液等衍生品,也带动了周边蜂农的就业和增收。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针对个别农户养殖了少量的蜜蜂,有发展基础却不具规模的情况,蒙阴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派驻第一书记专职帮扶,组织外出学习,请相关专家来村里举办技术经验培训交流会,组织带领群转变思路、整合力量、开拓创新。同时,对蜂农和网店电商进行了培训。
“不论是蜜蜂衍生品还是长毛兔衍生品,我们把产业与文化旅游相结合,让特色农产品成为来蒙游客的‘伴手礼’,后备箱的必备特色旅游商品。”说起产业振兴,刘传华娓娓道来,“我们将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巩固现有成果,并不断创新,不断带动,让蒙阴长毛兔和蜜蜂产业振兴之路越走越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