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新貌·崮乡走在前㉟:变废为宝 蒙阴小桃木撬动大产业

2022-07-06 17:11: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元迪 王巧 时畅 刘峻豪 张圣虎 李朋
play

  编者按: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蒙阴是一片红色热土,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发生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一幅老区新画卷正徐徐展开,百姓生活殷实,特色产业兴旺,沂蒙精神代代传,“两山”实践谱新篇。即日起,在临沂市委宣传部指导下,蒙阴县委宣传部、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推出“老区新貌·崮乡走在前”系列全媒体报道,生动讲述新时代多姿多彩的、时尚繁荣的、充满青春活力的美丽富强幸福新蒙阴,激励干群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意气风发向未来。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元迪 王巧 见习记者 时畅 刘峻豪 通讯员 张圣虎 李朋 临沂报道

  桃树全身都是宝,素有“中国蜜桃之都”“中国桃乡”美誉的山东蒙阴,近年来不断延伸桃经济产业链,过去被农户当作垃圾扔在田间地头的桃木,现在被加工成雕刻工艺品、菌棒菌袋等,远销日、韩、欧美等国家,变废为宝助力乡村振兴。

  在桃墟镇桃木雕刻展示馆,“桃木剑”、“松鹤延年”、“三阳开泰”、“荷花鱼”、“福寿双全”、“吉庆有余”以及人们熟悉的牛、马、鹿、鱼等系列由“桃”研发出的产品琳琅满目。

  这一个个精美的手工艺品,都是由桃木雕刻第四代传承人石绍松研究开发的。“蒙阴是蜜桃之乡,桃木资源丰富。以前品种更新快,换下来的桃木大多数被当成柴火烧掉,很可惜。2015年,在桃墟镇党委党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蒙王桃木工艺品有限公司,经营桃木生意,收购桃木加以雕刻,延伸蒙阴桃的产业链。”石绍松说。

桃木工艺品

  蒙阴蒙王桃木工艺品有限公司的成立,一方面让更新换代下来的老桃树有了用武之地,不再是那一堆一堆的废柴,也给蒙阴的桃农带来了另一方面的收益,同时还给当地的村民带来了更多就业的机会。

  “从设计到出售,从小挂件到大展品,我们的产品远销国内外,把蒙阴的桃文化传播了出去。”石绍松不断地将桃木雕刻与新时代元素相结合,产品远销黑龙江、上海、青岛等地,出口新加坡、日本等国家,一年销售额达150余万元。

  除了雕刻工艺品,蒙阴还将废旧的果树枝条收集起来,制成了菌棒培养菌菇。

  山东御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蒙阴一家集食用菌菌种研发、菌棒生产、产品加工、国际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国际化企业,生产标准、规模位于山东省同行业第二位,全国前五强。

培养仓内的菌棒

  “我们公司依托蒙阴县丰富的林果、‘麦饭石泉水’资源以及优越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开创了‘果、菌、肥’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山东御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冯宗堂接受了记者采访,据他介绍,所谓的“果—菌—肥”循环农业模式,是以果木果枝为基料,粉碎制成菌棒菌袋,进行菌种培养后出菇,再利用“废菌包或细小果木枝条+畜禽粪便+微生物菌剂”的轻简化堆肥技术,制成生物有机肥进行还田,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最优化。

香菇

  在制棒车间,记者了解了菌棒的制作过程。“我们从果农那收购果树枝条,加工粉碎后按照一定标准制成木屑。然后,配上麸皮石膏,再按照一定比例均匀的搅拌,制成食用菌料袋。通过高压灭菌系统把料袋中的杂菌灭掉,冷却后种上香菇种子,放到培养房中就可以了。”冯宗堂介绍道。

  据悉,蒙阴县百万亩林果每年会产生12万吨果树枝,“果—菌—肥”循环农业模式,能使土壤有机质提高35%,一亩大棚以1万个菌棒计算,纯收入可达4万元。目前,蒙阴县建成香菇养殖基地1500亩,年产菌棒1000万棒。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