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新貌·崮乡走在前(66)青山环抱绿水相拥 蒙阴县增绿护绿筑牢生态屏障

2022-08-22 19:4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元迪 时畅 张圣虎 李朋
play

  编者按: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蒙阴是一片红色热土,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发生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一幅老区新画卷正徐徐展开,百姓生活殷实,特色产业兴旺,沂蒙精神代代传,“两山”实践谱新篇。即日起,在临沂市委宣传部指导下,蒙阴县委宣传部、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推出“老区新貌·崮乡走在前”系列全媒体报道,生动讲述新时代多姿多彩的、时尚繁荣的、充满青春活力的美丽富强幸福新蒙阴,激励干群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意气风发向未来。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元迪 见习记者 时畅 通讯员 张圣虎 李朋 临沂报道

  青山环抱,绿水相拥。近年来,蒙阴县坚持“生态立县”,着力增绿造绿护绿,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屏障。先后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荣誉,成为山东省首个拥有两块“金字招牌”的县区。

  “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如今的绿水青山,背后不知有多少人的努力付出,老一辈人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坚守下来,我更要守护好。”8月17日,蒙阴县国有天麻林场护林员石增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护林员石增磊

  石增磊是一名“林二代”,巡山护林,一干就是36年。他从小跟随父亲在林场长大,深知绿水青山来之不易。

  蒙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大力整山治水,持续开展国土绿化修复行动,推行“谁投入、谁受益”的荒山绿化开发机制,按照“山顶生态林,山腰经济林”的模式,实行“政府买绿”和“社会造绿”相结合,年均造林2万亩以上。

  “蒙山山地陡峭、贫瘠,植树造林难度大,老一辈儿护林员是自己背苗上山,每天步行十几里甚至几十里山路,到大山深处植树造林。夏天的时候,越是下着雨越上山栽树,大家披着塑料布和蓑衣,雨下得越大越好。”石增磊说,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现在遮天蔽日、满目青翠的林海。

蒙山航拍图

  经过一代代蒙阴人的努力,目前,蒙阴全县森林覆盖率已提升至62.2%,林木覆盖率达73%,是临沂市的“生态绿肺”和饮用水源地。境内的云蒙景区森林覆盖率更是高达98%以上,负氧离子含量居全国之首,被誉为“世界级天然氧吧”。

  “森林越来越茂密,虫鸣鸟叫交杂声也越来越大。”石增磊告诉记者,蒙山现在不止有黑松、赤松、落叶松、麻栎等树木,天麻、灵芝、何首乌、丹参等中药材,还能见到野兔、獾、白鹭、雀鹰、白头鹰等动物。蒙阴县邀请专家团队前来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都是他给带的路进山。

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多种鸟类栖息

  抓住被列为全省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机遇,蒙阴县加快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积极开展全地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以蒙山和云蒙湖周边1200多平方公里的地区为重点区域,着手推进省级生物多样性观测点建设,系统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稳步构建具有沂蒙山地域特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森林面积显著增加,蒙阴县又结合实际,启动了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史上投资最大的项目——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总投资9.76亿元。

付伟接受记者采访

  据蒙阴县林业局党组成员自然保护地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付伟介绍,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分为基础环境、林草湿地、水环境治理、农业农村工程4大类、12个项目,其中林草湿地类有4个项目,总投资5.81亿元。林草湿地项目以蒙山区域生态修复为主,统筹谋划了森林保育工程、退化公益林修复、森林质量提升工程、生物多样性与有害生物防治工程、小微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高蒙阴县森林质量,稳定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固碳减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效能,为全县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奠定坚实生态基础,为美丽山东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乃至全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建设提供蒙阴模式和蒙阴经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