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新貌·崮乡走在前⑬:从一方果园到长三角,野店镇绵延70年的“苹果情”

2022-05-16 11:15: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林鹏 王启民 刘峻豪
play

  编者按: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蒙阴是一片红色热土,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发生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一幅老区新画卷正徐徐展开,百姓生活殷实,特色产业兴旺,沂蒙精神代代传,“两山”实践谱新篇。即日起,在临沂市委宣传部指导下,蒙阴县委宣传部、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推出“老区新貌·崮乡走在前”系列全媒体报道,生动讲述新时代多姿多彩的、时尚繁荣的、充满青春活力的美丽富强幸福新蒙阴,激励干群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意气风发向未来。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林鹏 见习记者 王启民 刘峻豪 通讯员 张圣虎 张瑞香 刘安琪 临沂报道

伊化勤老人。老人身后的苹果树,是有70年历史的“果王”

  “我后面这棵苹果树,是‘国光’品种。已经有70年的历史了。”在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的苹果古树观赏区,今年84岁的伊化勤老人,指着身边的一株“果王”,动情地说。

  其实,不止伊化勤老人,整个烟庄村始终对苹果有着很深的情愫。这种情感,不仅源于苹果摘了烟庄村的穷帽,更源于党中央对革命老区的无限关怀。

  1952年,沂蒙老区大力发展果品产业。当时,中央用“扶持革命老区建设”拨款,从辽宁省调给临沂和沂水专区苹果苗12万株,品种有国光、倭锦、祝光、红星等。在沂水、沂源、平邑、蒙阴、费县等县80余个村建立苹果园400多公顷,时称“北果南移”。

  其中,野店镇烟庄村的苹果园,当初建园面积40亩,栽植密度5米*6米。

  只有十来岁的伊化勤,清晰地记得果苗到村时的情形。“我那时候还小,就想知道苹果树苗啥样。到了才发现,村里男女老少都去看。现场可热闹了!”

  伊化勤回忆,为了栽树,村里专门拉来了黄土,还专门配备了技术员。烟庄村当时缺水,村民们用水车推水,有点农家肥就给果树用上。

  日子虽然艰苦,但是烟庄村却尽心尽力地侍候苹果树。

苹果古树观赏区

  人勤树不懒。漂泊千里的苹果苗在辛勤培育下,不仅没有水土不服,反而开花结果、茁壮生长,在丰收的金秋时节,让老区人民真正尝到了酸甜可口的苹果。

  “苹果树产量非常大。一棵树产量能达到2000多斤。”伊化勤说,60斤的筐子,装了整整36筐。因为果树高大,村民需要踩着梯子采摘。也因为硕果累累,村民们只好用木棍支撑起下耷的果树枝条。

  丰收时节,村里组织村民们推着车子去泰安等地销售苹果。无论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市场经济时期,苹果,都为烟庄村创造了可观的受益。

  如今,随着这批苗木的繁衍发展,从起初的几十亩地,到周围的上百亩,苹果树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期间,苹果品种也随着时代发展几度更新。现在苹果成为了野店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苹果树的种植面积达到了上万亩,很多果农年收入已达到十几万元。

说起新大地合作社,苏京堂非常自豪

  幸福的日子,要始终向前看。

  野店镇按照蒙阴县委安排部署,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实施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为抓手,推动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乡村振兴新突破。

  距离烟庄村不远的新盛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该村实现了“一枚优质果子的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条”的综合能力提升,探索出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全产业链“链长制”。该村的新大地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果品种植、储存、果品分选分级包装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合作社。合作社目前拥有12000余亩的果树基地以及5600与平方米的果品分选包装车间,引进国内先进的数字化分选设备,并建成2万吨的果品冷藏库。

  “我们新大地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全市首批打造长三角果篮子基地之一,还注册了自己的品牌。”野店镇新盛村党支部书记、新大地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苏京堂自豪地说,“我们的水果,销往上海、浙江、广东、福建等地。”

  目前,野店镇全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8家,占行政村总数的72%,11家果品合作社组建的“红色果乡”联合社已正常运营。

航拍果树基地

  近年来,野店镇因地制宜,用足、用好、用活“红绿”资源优势,科学规划、谋定后动,做好产业结合文章,扎实推进果品产业由大到强、由强到精发展。通过智慧农业管理技术应用,检验检测技术以及可追溯体系,提升果品品质,打造优质果品基地,助力产业发展,创立地域特色品牌,完善产业体系。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模式,深入实施“互联网+”工程,大力发展电商,拓宽果品销售渠道,扩大品牌影响,在保障长三角地区居民吃上高端放心水果的同时,实现农产品销售“优质优价”。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