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会议将于8月24日在蒙阴举行

2022-08-24 12:44: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元迪 时畅 张圣虎 李朋
play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元迪 见习记者 时畅 通讯员 张圣虎 李朋 临沂报道

  8月24日,蒙阴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现场获悉,第二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蒙阴理念会议将于今日下午开幕。

  此次会议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旗帜和引领,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国性研讨活动,由中国生态文明研促会、山东大学、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临沂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蒙阴县委、蒙阴县人民政府承办,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国际低碳学院、临沂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协办,邀请国家有关部委和科研院所领导与专家,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高等院校和行业企业专家与代表,全国和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典型地区的领导与代表出席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研讨美丽山水保护与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黄河流域县域绿色低碳发展、乡村生态振兴的实质内涵和实践经验,深入交流、凝聚智慧、形成共识。会议由开幕式、主旨演讲、专题会议、闭幕式、现场调研等板块构成,注重成果转化和务实成效,将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蒙阴共识,成立沂蒙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中心,签约“两山”转化项目,努力把会议办成规格高、内容实、影响大、成效好、具有蒙阴特色的全国性活动品牌。

  蒙阴县是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发生地、“沂蒙精神”重要发源地。近年来,蒙阴县作为老区县、山区县、生态县,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生态富民”不停步,“生态强县”不松劲,探索了一条“生态好、群众富、可持续”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同时拥有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两项荣誉称号的县,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昆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作典型发言,蒙阴经验模式入选全国“两山”实践典型案例。今年7月,成为山东省生态文明十强县。

  “十四五”时期,蒙阴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发展目标,打造“南有安吉,北有蒙阴”生态品牌。

  2021年10月,中国生态文明研促会与蒙阴县委、县政府举办了首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蒙阴会议,来自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等,围绕“传承红色基因 推动绿色发展”主题,总结提炼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成效,宣传研讨“两山”理念转化模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质内涵和实践经验,对推动以蒙阴县为典型代表的北方县域绿色发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产生了重要意义。

  举办第二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蒙阴会议,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蒙阴县在北方地区具有典型性。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自然禀赋各不相同。蒙阴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属于黄河流域覆盖县区,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境内有大小山峰520多座,蒙山是山东省第二高山,云蒙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水库,“岱崮地貌”是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无论是在地理位置上,还是从自然禀赋来讲,蒙阴县都是北方地区、黄河流域山区县的典型代表。

  蒙阴县“两山”转化路径具有可借鉴性。多年来,蒙阴县牢牢抓住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这个关键,努力推动好生态孕育好产品、好产品做成好产业,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壮大生态工业、培育康养旅游等新兴产业。

  一方面,推动生态产业化。立足生态基础,大力发展果、兔、蜂、菌、中药材等五大富民产业,成为中国桃乡、中国蜜桃之都,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级首位,长三角60%、珠三角30%的蜜桃来自蒙阴,全县人均储蓄存款6.07万元。以果业为基础,构建了“兔沼果”“果菌肥”“农工贸”三大循环链条,通过乡镇领办联合社、村党组织领导合作社,推动果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发展,同步实施“南接北融”工程,向南对接长三角,向北融入省会经济圈,逐步向京津冀延伸,不断占领高端市场,蒙阴蜜桃品牌价值稳居全国桃品牌第一位。以大生态为背景,发展壮大了生态旅游、生态研学、生态康养等产业,2021年接待游客972.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7.33亿元。

  另一方面,推动产业生态化。对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提升,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与中国农科院、上海农科院合作,打造产品研发基地和成果转化中心,全面推广品种研发、无人机全地形飞防、生态农业大数据等,提升农业产业生态化水平。建设“两山”理论实践创新产业园,围绕绿色转型、零碳经济、生态工业,建设专业园区,开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孵化,发展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数字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建设“双碳”发展研究平台,与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建设黄河流域县域绿色低碳发展研究平台、沂蒙山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中心、生态产业学院,加快培育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现代综合物流园,坚持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占地3600亩,集产业、仓储、冷链、配送、汽贸、会展等“业、仓、流”一体化的现代综合物流园,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当前,抓住济临经济协作区建设机遇,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济临经济协作区起步区,着力打造“国家级对口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蒙阴县“两山”实践创新具有引领性。蒙阴县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个关键,积极探索黄河流域山区县“两山”转化路径,持续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优势。

  推动生态资源可量化。围绕有效解决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的问题,开展生态产品信息调查,形成了生态资源清单、产权清单和重点资源资产管控清单“三个清单”。以实现生态资源可视化呈现和数据化分析为目标,在全国率先搭建生态资源大数据平台,实现县域生态资源“清单+底图”大数据存储。与中国环科院合作,根据生态系统特征、结构特点,在山东省率先开展县乡村三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发布了山东省首份村级GEP核算报告。

  探索生态产品金融赋能。探索古树名木“生态贷”。与山东省农担公司合作推出“板栗贷”“楸树贷”等产品。比如,安康村源泉山庄依托板栗树而建,发展树上农家乐、民宿,通过质押7棵百年板栗树,贷款300万元用于生态环境提升、扩大经营规模,营业额和接待游客数量均增长15%以上。探索森林资源“碳金融”。初步构建起森林碳汇测算、审核、交易体系,在山东省完成森林碳汇首单交易,并推出以碳汇预期收益权为质押的“碳金融”产品,发放山东省首笔在金融主管部门备案公示的碳汇质押贷款7000万元。探索整村生态授信。以GEP核算情况作为授信增信的参考依据,实施百泉峪村生态授信4300万元,能够帮助村子提升生态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吸引更多游客,增加村民收入,激活了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和金融属性。

  打造价值实现高端化平台。紧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核心任务和共同富裕时代命题,搭建生态资源运营管理平台,成立了山东省首家县级“绿色银行”,有序推进镇、村两级“绿色银行”建设。通过收储生态资源,打包形成可开发项目库,统一规划、管控、开发和招商,形成“闲散土地利用、山水资源整合、沟域综合开发、生态文旅赋能”四种类型,收储开发、待开发项目包10余个,构建起“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价值转化机制。比如,在金水河流域,通过对沟峪综合开发,吸引社会资本30亿元,建设了省重点项目——金水前城国际旅游度假区,有力盘活了乡村生态资源。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