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随笔:茶味人生

2017-07-07 11:40: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孙佃建
play
" />


(图文无关)

  供稿人:孙佃建

  供稿单位:临沂车务段

  我是个喜欢散淡清静的人。总爱在周末时光里,很随意的泡上一杯茶,再抽出一本书,在书香中去享受喝茶的那份坦然和宁静。暂时,将城市的喧嚣和浮躁挡在书外和茶外。

  然而,好久以来从未对茶意过多思悟。尽管也曾发过小文《茶舞香飘》,也仅是对茶粗浅之见。直至近日读了获“茅盾文学奖”的《茶人三部曲》巨著,通过茶叶世家杭府4代人茶与人的故事,才对茶有些较深的认识和思考。比如世间喝茶大致可分三种。

  记得上世纪70年代,夏秋生产队收种繁忙季节,队里饲养员兼着烧茶送水之职。斯时生活艰难,队里不舍得买茶钱。就在庄上几株老茶树上扯几把老叶,或在苹果树上撕几片叶子,放进煮牲口饲料的大锅里,煮开后水就变得有了颜色和味道,大瓦罐担到田间。早已渴的喉咙冒烟的社员们,争先恐后的黑碗牛饮。连呼“畅快!过瘾!”这是最低级的喝法。但意切情真。

  有一次春日里,我和几个同学相约游山后,来到王兴元泰安的别居。因刚在山下友人处喝完酒,自然以茶相待。看着同学家错落摆放的十多把各式茶壶,我的眼睛有些缭乱。随指着一把造型别致的宜兴紫砂说“就这把了”。此壶说是养了十几年。我虽然不谙藏壶养壶之道,此情此境,也想把玩一番。待掀盖一瞅,里边满满的茶叶已长毛。心说这就是养壶吗?边看他的弟子在徐公石茶台上精细的洗杯、淋壶、置茶、冲泡……边欣赏墙上“兰亭序”、“松风阁”等书法拓片和兴元自己的书法作品,耳边不时从阳台传来几声鸟鸣。兴元是个玩家,在省城玩界小有名气。养鸟,斗蛐蛐,玩石头,书法篆刻,品茗藏壶……诸般可不仅仅是个爱好,可以说都玩有小成。比方养鸟,每次出游必带鸟笼。他来临沂找我游玩,每次都坐汽车,我还纳闷你干了几十年铁路,为啥坐汽车?后来恍然,火车不让带鸟笼啊。还有一次,他的一只鸟飞到树上,为了逮鸟爬树跌伤。何苦来,50多的人了。鸟痴也。

  最终,点茶完毕,茶盅捧在我们面前。我慢慢端起像个内行似的,一观,二嗅,三啜。一股铁观音的醇厚香气直沁肺腑。连呼“好茶!”一时间,我们“不似春醪醉”﹐却也“ 芳气满闲轩”。这有些“功夫茶”的喝法,算中级吧。

  几个知己、文友聚会,在持杯观赏“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茶景中,纵情吟诗论道,品味嘉木荈香。当是人生一大雅趣。但绝不是饮茶的最高境界。

  独自一人,或溪边,或树下,或雪霁,或夜阑……总要僻静处为佳。茶具不必讲究,茶叶无关优劣。慢慢泡上一壶,或一杯。当然,书不可缺少。一手展卷,心游古今;一手端杯,品味人生。这才是高级喝法。

  其实,喝茶的最高境界,已经喝的不是茶。是心境。所以,我说茶具、茶叶都无关紧要。心明净了,随便一件器皿,随意一撮茶叶便好。无茶也罢,随手撷一枚树叶、几茎芳草,或者干脆剪一片白云、几许清风,均可泡来品尝。这就是林清玄讲的“温一壶月光下酒”的境界。甘苦辛涩,最是自然真味。至清至纯,天人合一。真真的“禅茶一味”。

  当然,喝茶者因身份地位、生活境况、阅历修养不同,其喝茶之功用有别。王公贵族、文人雅士在幽静的环境里浅斟慢啜,品茗论道。要的就是清新脱俗,别有逸趣。农夫客商、市井贫民在生活的漩涡里匆忙奔波,瞅空泡上一大玻璃杯茶水,待觉口干舌燥,大口狂饮,图的就是解渴润喉。

  我国饮茶历史悠久,自陆羽著《茶经》以来,历代学者多有感述。甚至,总结茶有“十德”。即散郁气、养生气、利礼仁、表敬意、可行道、可雅志......这似乎有些夸大。其实,众生喝茶,不可计较何种喝法。能做到从容冲泡,不急于饮。便好。先观色察形,赏心悦目;再端杯闻香,陶冶性情;再啜汤品味,感悟人生。足矣!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把茶誉为美人,红颜温香,共销良夜,最是浪漫。“为爱清香频入座,欣同知己细谈心。”茶为知己,一片痴心。“壶边夜静听松涛”,意在茶外,诗人情怀。

  人生如茶。于丹说只有煎熬过才深知生活的滋味。

  一道茶,如少年,甘中带苦,青涩难掩。二道茶,若青年,芳气凌人,难容他物。三道茶,似中年,醇香静气,不傲不躁。四道茶,是老年,虽味淡汤清,仔细回味,却透着大自然的本色真情。每枚浮沉的叶芽里,都凝聚着人生岁月的风雨;每缕若有若无的香气中,皆回荡着难以忘怀的故事。

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