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随笔:书信深情忆苗老

2017-07-25 16:05: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董士君
play
" />

  供稿人:董士君

  夜雨敲梦,醒转来对一位老人的怀念尤在梦尾。

  让人尊重的文学界前辈名宿苗得雨老先生的离世让我这几天的心情像一只小飞虫粘入了思忆的网。

  与苗老相识相知已十有二年。2005年的4月间,整理研究旧藏,一本1947年1月鲁中新华书店版的《农村文娱》吸引我进一步的探索。书中收编的秧歌剧《保卫大翻身》是当时被誉为孩子诗人的苗得雨创作的,现有的资料却查不到相关的记载,为解疑惑,复印了这部作品寄给了苗得雨老先生,很快收到苗老的复信,挂号邮寄的,开头一句,“收到你5月9日信,有喜从天降的高兴!”信中苗老披露了《保卫大翻身》是1946年冬应鲁中文协春节文娱征文创作的,获甲等第一名奖,奖金二千元,因不久敌人重点进攻沂蒙解放区,始终未见到出版物,也未收到奖金。苗老在信中感慨,“原来世上还有存本”。这一年的诸葛亮文化节期间,苗老利用回沂南的机会,到我家中坐谈了有三个小时,是与苗老的第一次会见,也是和苗老这么长时间的单独叙话的唯一一次。苗老带了几部他的集子,逐一签名让我留存。

  苗老的墨迹早有心仪,文人书法,另具风骨。临别,婉约向苗老道出心中所念。苗老应允待回济南斟酌好内容在行挥毫。我也没抱多大的期望,究竟与苗老交浅,许是一时的虚应罢,渐次淡忘时,收到来自济南的挂号信件,正是苗得雨老先生的两幅书法作品,其中之一“史中寻宝,温故知新”的条幅乃为我量身而作。

  根据苗得雨老先生创作《保卫大翻身》的经历,撰写了《苗得雨与<保卫大翻身>》一文,《沂蒙晚报》刊载后我寄了一份给苗老。苗老收阅后打给我电话示谢。过了几天又收到苗老一信,还是专门谈这件事的,且言再出文集时我的这篇是要收入的。这件小事,苗老先打电话,再至信函,足见先生的虚怀和诚恳。苗老在信中还亲切的叮咛,“今年上来特热,望你与全家好好避署。一楼凉快,你资料多,怕也格外热。”读止此,顿觉清风拂意,涧泉涤情。

  苗老留有电话,我很少有打,有事就以传统的方式写信给苗老,书信虽远落时代,却最能贴心。苗老对于我的去信是每信必回,皆挂号,先生这是有心的,概因普通信函易丢失故也。身为现当代著名诗人、作家,苗老没有多少闲暇,回一个电话比写一封信是要省许多力气的,苗老与一无名晚生竟能不厌尺牍,何等风范!

  2007年失业,迫于生计,开过一家小店,经营古玩。写信给苗老报告了这一情况,苗老回信谈了自己的中肯见解,“古玩业,不好做。弄好了,很兴旺,但少。县里范围,舍得花钱买东西的少,看看弄。搞些别的结合,不宜专一。”随信寄来题名和题字各一,均三尺,名题“齐鲁古韵斋”,即店铺用名,制成门头牌,路人多有目羡。苗老对一个和他没有多少渊源的家乡后辈这样的照顾,可以看出先生的实厚之心来。

  前几年写了一本书,还没来得及打印文稿,抄了一份目录连同内容概述寄给了苗老,现在想来有些唐突,苗老不以为意,复信给我,题写书名《山东解放区珍贵革命历史文献》,更让我感动的,苗老欣然为这本不知道能否问世的书稿写了2000多字的一篇序文,是对这本书的肯定,也是对我的鼓励。至到2015年夏,这本书稿以“沂南县文史资料特刊”的形式成书,名《沂蒙红色文献》,删减了非沂蒙解放区的部分。拿到书后,首先寄给了苗老。几天后,苗老电话打来,很是嘉许,称是书由地方政府机构出版比较出版社印行更有意义。这次,苗老和我通话的时间有近半个小时,苗老说他的身体不如从前,常常住院,已不为文了。苗老知道我搬了家,要为我写幅字以贺乔迁。这次电话不久,收到了苗老寄来的书法两幅,只是没有再写信,大概书信也算作文一类吧。书法非常好,一幅字为“秋至南山皆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一幅为“红色收藏无价宝,留下历史明古今”,这一幅的文字看得出来苗老是极为用心而就的,虽已不在写作,于这幅书法毕竟还是倾注了构思文章一样的心血。

  捧读苗老的这封封书信,先生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苗老惠我的书法作品,我用情感装裱了,一幅一幅地挂在了心室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临沂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