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随笔:诸葛故里感受大汉文化

2018-06-06 14:3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孙佃建
play
" />
  八百里蒙山沂水是东夷文明的发祥地。古往今来,这片热土上英雄辈出,圣贤如云。比如书圣王羲之、智圣诸葛亮、算圣刘洪、儒家宗圣曾子、书法亚圣颜真卿……等等数不胜数。

  今天笔者带领大家走进智圣诸葛亮故里——阳都故址今沂南县。去瞻仰聆听一代贤相、千古人杰诸葛亮超凡卓绝的睿智风范。去寻觅感受逝去千年却仍然磅礴浓郁的汉代文化。

  沂南县砖埠镇一个并不起眼的小村庄,孙家黄疃村。诸葛亮故居纪念馆就坐落在村中央,占地2700平方米。远远看去院落虽不大,但院中那棵高23米、树龄1200多年葳蕤的老银杏树,却如诸葛亮的品格,千年长青。据故居管理人孙老先生介绍,这里就是诸葛亮出生和少年居住的地方。纪念馆内陈列的汉瓦当、陶器等文物大多是从村里人家收集的,也有一部分是从河边、地下挖出的。我们看见院子里有两大堆汉砖瓦碎片,孙先生讲这是他在河边地头捡拾的,村里耕地随处可见汉代断砖碎瓦。

  沂南县周朝建制为阳国,后灭于齐国。秦后称阳都县,隶属琅琊郡。故城就在孙家黄疃。此地沂河、汶河交汇,蒙山、沂山相依,可谓山川秀丽,风光怡人。明朝大文学家公鼐曾写到:“阳都,临沂之上游,烟雨之胜轶于江南。”据考证,诸葛亮祖上原本姓葛,籍贯诸城,移居阳都后,为与本地葛姓区别,以诸葛为姓氏。公元181年,诸葛亮在阳都出生。三岁丧母,八岁丧父,全家由叔父诸葛玄照管。13岁时随叔父离开阳都至豫章。后寓居襄阳,博览群籍,胸怀天下,27岁出山辅佐刘备,54岁在五丈原病逝。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阳都这片神奇的山峦、河流孕育他灵秀和智慧,连年战争、少小离乡锻造了他义无反顾的性格和志向,所以日后成就了他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使得后人奉为楷模。千百年来无论帝王,还是百姓都深刻怀念他,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巾”、“诸葛大名垂宇宙”等千古名句。

  看罢诸葛亮故居,再来到新建成的诸葛亮文化生态旅游区。景区总面积31平方公里,位于沂南县城西,以卧龙山为中心,陆续建有诸葛亮铜像、诸葛宗祠、御碑亭、三顾茅庐、八卦阵、汉街等景点,可供游人思古敬贤,励志增智。诸葛亮铜像1993年落成,高7米,重7吨。铜像后面是诸葛亮丰功伟绩大理石浮雕群像,14幅画面组成50米的弧形墙。诸葛宗祠,占地10亩,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其规模在全国各地武侯祠中规模最大。宗祠共分三个主殿,两个侧殿,中间主殿为“全人堂”,两边为“本源堂”和“冠盖堂”。2005年5月21日首届诸葛亮旅游文化节在这里拉开序幕。

  御碑亭,是仿照临沂城内“五贤祠”御碑亭而建。传说,乾隆皇帝有一次下江南,途径临沂城,巧逢城内修葺五贤祠竣工。乡绅们正议论着应该立碑纪念,不料被喜爱舞文弄墨的乾隆得知,当即赋诗一首:“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派人送到五贤祠,待人们发现是乾隆御笔,乾隆早已离城南下。遂于五贤祠内刻碑建亭。诗里概括了五贤祠内供奉的临沂五位贤人的大孝、大忠、大智,即以孝闻名的王祥、王览兄弟,以忠报国捐躯的颜真卿、颜杲卿堂兄弟,和以智慧著称的诸葛亮。遥想五千年华夏文明史上,圣人贤者灿若群星。然而,又有几人能担“全人”盛誉?惟孔明一人也。

  走出诸葛亮公园的大门,便是十里汉街。2007年5月30日落成的汉街,建筑总面积4万平方米,是一个集中展现汉代文化和汉代建筑风格,融商贸、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活动场所。

  如果说上边这些汉代文化总让人感觉有复制之嫌。那么,就让我们到北寨汉画像石墓参观一下,去领略原汁原味的汉代文化。北寨汉墓南北长8.7米,东西宽7.55米,中间3个主室,两边5间侧室。厅堂、卧室、厕所、仆人室等一应俱全的布局陈设,令人惊叹不已。整个石墓由280块石料构成,其中画像石42块,画像面积44.2平方米。画像4组73幅,分别为攻战图、祭祀图、出行宴乐图、闺房生活图。充分再现了墓主人生前征战沙场的壮举和富贵奢华生活,以及死后宏大的祭祀哀荣。汉画像石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生动的刻画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成为汉代历史缩影。北寨汉墓是我国已发现汉画像石墓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刻精品,被誉为“齐鲁小敦煌”,属国家级重点文物。整个画像刻工细腻生动,气势撼人心魄。其中的一幅汉画像拓片被历史课本采用。能够观赏如此博大精深的汉文化,真是一次难得的知识启迪和艺术盛宴。

  阳都故址,诸葛故里。在物质文化繁荣的今天,尚能够偏安一隅,放射着足以映照古今的淡泊宁静之光,向世人昭示着曾经璀璨的汉代风韵和伟岸的人杰气概。

  沂蒙大地,真正的人杰地灵啊!(孙佃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