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恩师王小古的四件生活秩事——纪念王小古诞辰105周年

2019-01-03 17:27:00 来源: 大众网临沂·海报新闻 作者: 卢景春 滕立军
play
" />

  1982年临沂地区老师进修学院首届美术班毕业留念(王小古在临沂带的唯一一届美术班)

  随着恩师王小古诞辰105周的日子日益临近,回忆起和王小古老师在一起朝夕相处几年里的生活点滴仍然历历在目,令人回想。特别是师古人、师造化、求学术,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创新精神,仍像春风化雨一样滋润着我们,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无私育人的高贵品质德艺双馨的人格魅力始终影响、感召我们82年美术班的全体同学。因此,在王老师诞辰105周年之际,我们1982年临沂地区老师进修学院首届美术班的21位同学决定联合搞一次书画展,用美术传承和创新纪念、缅怀恩师王小古

   

  王小古艺术馆

  我的恩师王小古为了他热爱的美术事业积劳成疾,早早离开了我们,给中国书画界留下了些许遗憾。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定期到临沂大学王小古艺术馆瞻仰他的雕像,学习传承他留给我们的艺术成就,力争把他的书画造诣发扬广大,以飨后人。特别是前段时间,师兄马世治给我的叮嘱:“我们也都年纪大了,王老师的艺术传承需要有人来接棒”,我顿时感到压力倍增。

  因为我是恩师王小古82年美术班21名同学中第一个到中国美术学院深造的同学,书画造诣既有恩师王小古的启蒙,又受过中国美术学院这所大舞台的熏陶,因此,接过恩师王小古艺术的“接力棒”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把跟随恩师学习、生活的点滴发出来缅怀,纪念王小古诞辰105

   

  王小古赠送激励卢景春的中堂书画“静中求动、平以见奇”

  一、王小古老师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特别喜欢京剧,许多画都以京剧戏词题款。

  王老师一生多才多艺,饱读诗书,诗书画印无所不能,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特别喜欢京剧,许多画都以京剧戏词题款,他把《西厢记》中的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听后受益匪浅。更值得学习的是他很多作品上面都题有自己创作的诗词。

  二、王小古带领学生七下牡丹之乡“菏泽”,为沂蒙画派创作的牡丹在中国画界争得一席之地。为提高“国花”牡丹的创作水平,王小古倾向于现场写生,开了远赴几百公里到牡丹之乡菏泽写生的先河,同时,他在山东省美术舘举办了118幅牡丹展览,引起了国内书画界的注目。

  三、王小古对学生没有穷富之分,专门赠我中堂书画“静中求动、平以见奇”

  在我的记忆里,王小古和蔼可亲,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尤其对学生没有穷富之分,平等对待。他子女怪多,日子过得也挺拮据,但他经常资助来自贫困山区的学生,并把技艺倾囊相授。更令我难以忘怀的是,王老师说我画画“有灵气、有悟性”。为激励我搞学术创新,他专门给我画了幅兰草,配写了“静中求动、平以见奇”的中堂书画,至今还挂在我家里。

  四、王小古老师累倒在画案边,我和同学背他上救护车。

  更令我难以忘怀的是1982年的冬季,我和两位同学到临沂参加文化工作会议,顺便到临沂沂河宾馆看望正在作画的王小古老师,王老师异常兴奋,他给我们每位同学削了一个苹果。然后说,他有38幅作品需要赶画出来,让我们稍等。但过了一会,再过去看他的时候,他已是大汗淋漓,脸色发黄,我和李绪国同学立即背上他下楼送医。令人遗憾的是王老师那次病倒后再也没有回到讲台,唯有他的音容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唯有他的书画艺术弥留余香;唯有他孜孜不倦、创新不止的精神永远激励、感召着我们82美术班的全体同学勇往直前、桃李芬芳。

                       ——卢景春讲述   大众网记者滕立军整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