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随笔:过年记忆

2019-01-31 17:5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孙佃建
play
" />

  在古老文明的华夏大地上,过年,承载着阖家团圆、迎春祈福、憧憬未来等数之不尽的美好愿景。然而,因时代不同,每个人都会留下那个特定时代过年鲜明的记忆。

  现代社会物质丰裕,人们的生活条件优厚,过年可以很任性的想怎么过都行。在家里吃腻了,就上馆子。想换个环境过,就旅游过年。东西南北任你行,国内国外抬脚就走,毫不含糊。至于过年的内容,更是增加了看春晚、微信视频等现代新潮玩意,可谓异彩纷呈。然而,笔者作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这代人,总爱回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过年的情境。

  那是一段如歌的岁月。虽然贫苦,却不乏欢欣。

  新中国历经十多年如火如荼的建设,农村建立起完整的集体经济体系。生产资料公有,社员平等,按劳分配。人心尚公,个人私欲被牢牢遏止。社会秩序井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物资虽然贫乏,日子过得紧巴,但生活中处处充满温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公平而特别融洽柔软。

  比如分年货。每次生产队里分年货,社员们聚集在队部场屋里等候,喜气洋洋的相互招呼着,亲热得像一家人。大家谦让着按人头领取带鱼、红糖等年货时,尽管滴水成冰的寒冬腊月冻得双手发红,可满足的脸上春风荡漾。

  杀猪分肉是队里的一件大事。那头猪从年初开始精心饲养,早已膘肥肉厚。过了腊月二十,队长就找村里唯一的杀猪人董四爷爷定下日期。宰杀那天,男女老少聚在生产队场院里看热闹。300多斤的肥猪被四五个壮劳力按在案板上,董四爷爷一刀下去,鲜血喷出一尺多远。等刮净毛发,每人1斤左右分完肉。就剩下骨头、肠子等下水不易均匀分配的,全放到队里大锅一块煮。饲养员早把备好的劈柴点燃,红红的火苗蹿出炉膛,驱走了半天寒气。约摸2小时多,肉香飘出锅外,引诱的我们这些10岁左右的男孩子围在锅旁咽口水。等保管员将煮好的骨头全部捞出,细心地剔净肉后,会每个孩子分一块骨头,我们贪婪地啃噬着尚有少许肉末散发香气的骨头,蹦跳着离去。

  傍晚时分,一大锅热气腾腾的肉汤熬好了。随着队长一声"肉熟了",早端着盆碗等候多时的大人孩子一片叫好声,浓郁的肉香气息氤氲在村子上空。这天的晚饭家家都会晚一些,将分到的那盆一年一次的肉汤,回家切上一颗白菜炖烂才开饭。男爷们当然忘不了抿上两口刚用地瓜干换来的老白干,满意的看着孩子们大快朵颐的咀嚼,瞅一眼正在伺候孩子吃饭的妻子,脸上的皱褶绽放出满满的幸福。

  赶年集是孩子们最兴奋的事。女孩喜欢买花布、头绳、纸花等,为的是过年打扮得像花蝴蝶。而男孩就喜欢买鞭炮,在烟雾缭绕、响声震天的鞭炮市里听够看够后,把大人们给的块儿八角都买了大炮仗、小摔炮,一路高高兴兴地回家。忘不了到村头炫耀似的摔上一响,故意将大黄狗吓得跑出好远。

  辞完灶,队里就放假了。家家户户进入办年的高潮。做豆腐,蒸馒头,打年糕,炸果子……直到除夕日,贴上春联,包好饺子,男爷们祭祖上完坟,才算忙完年。此时,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福字,在灯火的映照下红光闪烁,紫气升腾。

  除夕夜,那时还没电视、手机,取暖条件又差,一般七八点娘就吆喝"睡觉吧,明天早起床。起得早,过得好。"但过年激动的心情,和村里不绝于耳的鞭炮声,让人躺在床上睡不着。夜里每次醒来总会使劲听那断断续续、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以致这么多年来,不管在城市或者乡村过年,每逢除夕夜醒来,总要张大耳朵听那悦耳的响声。

  大年初一,娘早早起床在天井里摆放贡品、烧香,等一切拾掇好,眼看着繁星渐稀,东方微明,开始轻轻地呼喊孩子们起床。起床后我先带着弟弟妹妹们开大门放鞭炮、烧纸钱,那叫迎财神。娘就在锅屋里点火下饺子,过年的饺子娘会多煮一会儿,等看到锅里有的饺子煮破了,才开始盛碗里,还边盛边说:"挣了挣了,好!今年多挣公分。"

  吃完饺子,乡邻们开始相互拜年,过年欢乐的潮水在村子里荡漾。大人孩子穿戴一新,相互簇拥着串门拜年。花花绿绿的服饰伴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在街巷里流淌。辈分高的老人端坐在正堂上,等候着小辈们依次磕头,然后,将准备好的零钱和糖果塞给孩子们,饱经沧桑的老脸上笑靥如花。

  初二,出嫁的闺女回娘家。拉开了一年一度的走亲访友大幕。过去,沂蒙山区生活贫穷。走亲戚最贵重的礼品是十斤猪肉、三斤粉皮。一般的就是十斤馒头、二斤粉条。因交通不便,平日里亲戚间很少走动。只有过年七大姑八大姨才聚在一起拉拉家常。而那些礼物谁舍得吃啊,你背给我,我带给他。好多次,二舅或三姨来了,娘就偷偷打发我借着那份礼物到本村里看望二姑。记得有一年,年初七最后一个亲戚来拜年,吃完饭走了。娘仔细数着大小颜色不一的馒头,发现有的长出了黑点白毛,并吃惊的发现有十几个是自己蒸的馒头。娘天性大方,过年的东西总会做的大一点,说是"大发、大发"。因此,那些大一号的馒头娘一眼就认出来了。这样的尴尬事现代年轻人可能不信,但在那个年代确是真的。

  如今,生活好了,亲朋间见面多了,但似乎少了份热乎劲。手机方便,打个电话发条短信就拜年了,却总让人觉得年味淡了许多……(作者 孙佃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