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随笔| 猫 道

2022-02-14 21:40: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林鹏
play

墙体上的斜杠,由石匠们打刻而成

  过去,在沂蒙山区的一些村庄,老百姓盖房时会在墙壁上留一个孔,供猫儿出入,是为猫道。

  以前,在沂南县西部山区,房屋多为石头垒砌而成。盖房时,石匠们为了墙体美观,用工具仔细雕琢那些大青石,将其打磨成一块块长方体石条。这些石条,轻则百斤,重则四五百斤甚至上千斤。石条打制完成后,再用錾子打上白斜杠,等石匠们将石条安到墙体上,那些整齐的斜杠,放眼望去如同风吹雨水,煞是美观。

  在打造石条的过程中,细心的石匠们特意另打造几块石片。虽然一样有斜杠纹路,厚度却比其他长石条薄一半。这些石头,正是预留猫道之用。当正墙垒砌高于地基半米左右时,石匠们会单独放置两个薄石条,再压上更大的石条,从而形成一个长方形“小门”,这便是猫道的“正门”。坐北朝南的正房,“小门”一般位于靠近门框的位置。往里一瞅,黑黢黢的。室内墙体也有一处黑洞,与“正门”形成直角互通,从平面图看如直角拐脖,任猫儿来回窜动。

  那些年,老家很穷。屋顶用麦秆覆盖,老百姓用不起水泥石灰,只能用泥土抹墙。泥土和水之后,与麦糠搅拌在一起涂抹在墙上,既能阻挡凛冽的寒风,也能墙体找平。父亲说,掺和麦糠的泥巴抹在墙上裂缝较小,大概跟沙子掺在水泥中的功能类似。屋里地面亦离不开泥土。用石子回填后,再用一层泥土覆盖,然后找平。

猫道(图中标红线处)

  在笔者有限的记忆中,这样的房子冬暖夏凉,不足之处是易受老鼠啃食。一旦老鼠进入室内,家中吃喝用度搁不住。有条件的老百姓都购置几口大缸,将粮食囤积其中,盖上厚厚的板,防止老鼠糟蹋粮食。

  狗看家护院,猫捉鼠保粮。为了应对猖獗的老鼠,许多百姓家中都养猫。即使抓不住老鼠,猫儿的存在也是威慑。不过,老式窗棂空隙小,猫儿钻不进去。主人不在家时,猫道就成了猫儿进出房屋的最佳通道。

  印象中,三奶奶擅长养猫,她前后喂养的几只猫都是捉老鼠能手。谁家闹老鼠,把猫儿借去,定能手到擒来。父亲曾跟笔者讲,笔者尚在襁褓中时,他和母亲外出返家后发现笔者不停地哭闹。一番检查,看到笔者手指渗血,遂断言被老鼠咬过。两人从三奶奶家借来猫。不大会功夫,猫儿便衔来一只硕鼠。因为被老鼠咬过,哥哥还给笔者起过绰号。如今说起,都是笑谈。可一晃,三十年过去了。

  言及于此,猫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爷爷过了一辈子苦日子,对粮食格外珍视。40多年前,他给笔者父亲盖房时一再叮嘱石匠,要将猫道两侧的石块凿薄,好让猫道宽敞一些。

  现在,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猫道成了时代的产物。砖头混凝土替代了石头,水泥沙子替代了泥土,粘鼠板增强了猫儿的宠物价值,亮堂堂的房屋再也不用担心耗子的糟蹋。猫道作为时代的产物,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林鹏)

初审编辑:李洪鹏

责任编辑:徐传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