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要走向读写研的远方

2022-05-31 11:50:3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牟婧璇
play

  时间的流水犹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入职8个月的时间了。在这8个月里,我逐渐理清了作为教师应做必做的工作,本以为这样就已足够,而在本次读写研课程的培训中,我才明白读、写、研的重要性,找到了职业的明灯。

  读是写与研的基础,吴欣歆教授从新课标入手解读《教师阅读能力提升途径与策略》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方向与方法。2022年出台的新课标,是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对于语文教师而言阅读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个阅读不仅仅是让学生读,更需要教师的阅读。面对这样一个强烈的时代音符,我们必须通过读书以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当然阅读的原因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专业成长,正如吴教授所讲,教师的阅读是在塑造教师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

  而到底要怎么读呢?一直以来我都以爱读书自居,在吴教授的课上,我才明白自己原本的浅薄。以往我所谓的爱读书,不过是读爱的书而已,读那些让自己开心的书,并不是提升自己的专业阅读。专业阅读不仅要关注专业阅读的领域还要关注专业阅读的行为,所谓专业阅读是吴教授所讲的追求理解,刻意对话。专业阅读或许并不能让自己开心阅读,专业阅读是要面对挑战,简而言之就是读“费点劲”的书。作为教育领域的专业阅读应该读教育史、教育原理、教育思想和教育文学类的书,吴教授不仅给了我们方向,还推荐了相关的书目,让我接下来的阅读更有方向,少走弯路。

  专业阅读是不以娱乐为目的的读书,这不仅仅在于要读费点劲的书,还要关注阅读的方法。为专业发展而读书要坚持“啃骨头”、“滚雪球”、“攀高峰”的读书态度,不做碎片化阅读,要做系统性阅读,努力对正在读的书作出反应,也就是吴教授讲的“落笔沉淀”。接下来的读书,读的同时要学着做笔记,提纲笔记、摘抄笔记、批注笔记、心得笔记。吴教授在课上以示例的形式,教给了我们如何做笔记,这对我来说可谓收获颇深,我以前读书是不做笔记的,最多能够在扉页上写几句读书的感悟。专业阅读只读是不够的,通过笔记的形式才能让我真正做到专业提升。

  写是读与研的桥梁,冯卫东教授的《让“好课”成为“好作品”》成为了我写的启蒙课。冯教授带来的课程是基于课例研习的教学论文写作,我没写过教学论文,之前对此也不重视,对于教学论文我是只读不写。我订过一本杂志,名为《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这本杂志里基本都是基于课例的教学论文,每次读这本杂志都觉得我不可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即便我能上出可能稍微好一点的课。而今,冯教授的案例让我明白,只讲不写,是不可能一直上出好课的,哪怕我上的那节课不算好,只要反思和继续实践,都将成为我自身发展至关重要的步骤。

  冯教授讲写作是一种构建,错误也有研究价值,而实际上无错之课才是错课,教师上课不能惧怕犯错误,错误后反思、实践那最终就会成为好课,继而形成好作。而在这个过程中,才能积累真正属于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写呈现的不仅是我们读书的成果,更重要的是我们研究的成果,我每每想到研究,总觉得那对我来说实在太遥远,但实际上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才是成为一名好教师的关键。吴向东教授的《如何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告诉我们研究并不难,科研与教学、论文应该是一体的,缺一不可,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研究。我们的研究应该基于教育、心理学素养和学科教学法知识,这在于我们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学领悟力和操作能力还有勇于改革和不断超越的精神。

  通过吴教授的讲解,我明确了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先关注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这两项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做,只是每次研究的都不够深刻,吴教授的课更加明确了我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读写研课程的学习,为我树立了新的理念,开启了新的大门,读写研是一个漫长的旅程,但是开启了这扇大门,我仿佛看见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牟婧璇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