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5月20日上午,吴欣歆以《教师阅读能力提升:路径与策略》为题,为老师的阅读进行了专门指导。吴博士从教师阅读能力的意义开始,带我们一起探寻了专业阅读的价值,分享对于专业阅读的应有的态度,传授了进行专业阅读的方法。又从一般意义、全部阅读、积极阅读者的这三个角度一一列举了预测、自我提问、概括、图像化、联结、批注、内容重构、闪回、对照阅读、跨界阅读、经典重读、评价、回顾、反应等阅读策略,提倡让读书成为一种真正的生活方式。
5月21日上午,吴向东教授开展了《如何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一一谈课题研究方法与策略》的专题讲座,对于教师的科研工作进行了专题指导。吴教授从教师成长谈到了享受意义追寻的深层欢愉;还谈到了科研和论文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后来因为解决具体教育问题,谈到了教师科研与论文的定位。既指导了方法,又从举了一些具体实例,贯彻了从一般到具体的原理。讲解了一些写作细节,让我们这些新教师对科研与论文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两位前辈的话让我颇有感触。转眼间,我已经工作了九个月了,还记得乍一开始,身份的转换使我特别焦虑,睡眠质量一直很好的我,开始了一段非常难熬的夜晚,晚上整宿整宿的失眠,早上早早的就醒了,以至于身体都出了一点点小状况。从刚一毕业的大学生转身一变成为了一直崇敬的人民教师,不知道该怎么抓成绩,不知道怎么和学生打交道,不知道怎样平稳自己的情绪。孩子一开学便出现了打架的情况,从来没有处理过这种情况的我当时一脸懵,我尽量快速地让自己冷静下来,平稳的去问清楚了事情的缘由,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九个月过去了,经过各位前辈的帮助与指导,渐渐的从各位前辈的身上学到了很多技巧,教学技巧、和孩子打交道的技巧,平衡自己的情绪和工作的压力的技巧,对于教师这个身份也越来越适应了。特别感谢各位前辈的宝贵经验和耐心指导,是他们无私的分享使得我们这些新教师有了更快的成长速度。
教师的责任,一个是教书,另一个就是育人的。对于我们来说,读书,还有更深层的意义。每个人都要读书,教师更要读书。但是,一味囫囵吞枣的读书是不可取的。教师专业能力中最为核心的是学科教学能力,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以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本专业书籍,深入研究学科专业知识,把握学科思维,了解学科发展的动态,做到“三位一体”;同时,我们要以务真求实的态度阅读教育领域的书籍,了解教育原理,在实践中落地生花。除此之外,我们要广泛阅读各个领域的书籍,但当涉猎,培养跨学科思维,更加全面的看待问题,寻找联结点,碰撞出新的火花。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学习氛围一定是非常浓厚的,教师一定是带头读书学习的,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爱读书、有学养的教师,往往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刻意揣摩效仿,有很多学生就是在老师的熏染下爱上读书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书学习的教师,能培养出爱读书学习的学生。所以,读,要从我们做起。阅读可以明理、可以立志,还能助推教师在专业道路上走得更远。我们学校每月会开展一次读书分享,让教师深切体会到:无论身处何种境遇,教师潜心读书的态度不能丢,认真读书的恒心不能丢,教学研究的意识不能丢。
于教师而言,成长不仅是孩子的发展,也是教师的发展,是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支撑,是教师找到教育制高点的通道,是教师发现教育规律、教学原理以及师生生命成长的节律和优势的眼睛,是教师精耕细作课堂教学的利器,是教师职业倦怠的“消除器”,是教师收获专业成长和职业幸福的田园。依稀记得,被孩子气的感觉要“窒息”的时刻,一名孩子说:“老师你消消气,别把自己气坏了。” 说完,她从兜里掏出来一颗糖给我,我瞬间就被治愈了。也记得今天,孩子吃完午饭气喘吁吁的跑来办公室说:“老师,你有没有看到彩虹?”我假装不知道,说“居然有彩虹?”说罢,去窗边装作刚刚看见的惊讶样子。孩子看到这一幕,心满意足地走了。一直以来都跟孩子说,我们是“双向奔赴”。好是相互的,我对你好,你自然也会对我好。这些一件件的小事情,是治愈我的一个个小小瞬间。
“小”是成长,“满”是希望,小满已至,万物始茂。本期培训结束了,但思考与行动才刚刚开始。沐着夏风的清凉,嗅着夏花的芬芳,带着绵密的收获与感悟,我们一起走向读写研的远方。
作者:李其鸽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