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河“蓝色”畅想曲

2023-05-10 14:37:4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薛杰
play

  2022年2月,临沂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两会”又擘画了做强临沂市文旅的壮丽蓝图:要坚持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绿接蓝、古今辉映,进一步提升文旅大市发展水平,启动水上旅游“蓝线”,用好“一城六河、八水绕城”资源,丰富水上观光、运动、演艺新业态,开发“夜游临沂”,打造“水韵琅琊”,催生蓝色经济。

  这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文旅经济、提升水文化品位的创新思路,也是步入新时代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大决策!令人为之鼓舞和振奋,又不由得令人心潮澎湃,生发出无限的“蓝色”畅想——

  沂河“蓝色”畅想曲

  “一条大河波浪宽,我家就在岸上住……”这首经典歌曲每当响起或唱起时,充满自豪和爱意的情感就会在我的胸中激荡。著名词作者乔羽先生曾深情地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河!而生我养我的是沂河,我深深地爱着她。

  春满沂河,花团锦簇,风光旖旎,而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临沂水城的生动迷离更令人沉醉,沂河宛如一块巨大的发光的美玉,天上的繁星、两岸高楼的灯光与五彩斑斓的倒影交相辉映,可谓美轮美奂,充满诗情画意……

  临沂人的“母亲河”

  临沂有山有水有灵气,有史有圣有文气,有城有商有人气。

  百度“临沂”词条,鲜明的注脚为:“古称琅琊、沂州,因临沂河得名”。

  沂河,又称沂水,源自山东省沂源县徐家庄子乡龙子峪村西南小黑山北麓的徐家庄河。据《水经注》记载:“沂水出泰山盖县艾山”,被记载的艾山西有一条东北向的河,经考察就是今天的徐家庄河。经北流过沂源县城后折向南,流经沂水、沂南、临沂市区、郯城等,向南流入江苏省境内后注入黄海,全长574公里,河面最宽1540米,集水面积4892平方公里,流域面积17325平方公里,被临沂人亲切地称为“母亲河”。

  相传在远古时代,沂蒙地区是一片茫茫大海。海中住着鱼精、蛟精、虾精三个妖怪,常常兴风作浪,危害人间,搅得龙宫也不得安宁。东海龙王恳求玉帝降妖,玉帝便传旨二郎神下界助东海龙王降妖。二郎神降服三妖之后,这里的海水就哗哗地往后退,让山脉一挡,留下了一片片的“海子”,二郎神拿着两截断了的顶天杠子,顺着鲁山和沂山一划拉,划成了两条河,把水弯弯曲曲地引进了大海,其中一条就是沂河。

  山水相依,地灵人杰。临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临沂文化底蕴丰厚。这里有著名的“猿人”化石遗址,西顾庄,曹家庄等一批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遗存,东安古郡治所和齐长城遗址、唐代摩崖石刻等,拥有精美汉画像石刻的沂南北寨汉墓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解开了历史上孙子孙膑为两人且各有兵书传世的千古之谜。汉简出土名扬四海、震惊中外,与“马王堆”和“兵马俑”齐名,被誉为“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临沂培育出很多历史名人,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书法家颜真卿、算圣刘洪,以及曾子、匡衡、王祥等,成为历史天空中闪烁的星辰,他们以各自的睿智和品格赢得生前身后名。琅琊王氏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名门望族,“王与马、共天下”,将临沂的地脉灵气演绎到高致。兰陵萧氏南渡江左,称帝于齐梁二朝,传播文明至东南,萧衍、萧统父子皆为中华文化绕不开的文化巨子。

  临沂五贤,孝感天地,忠冠古今,被誉为中华文明历史上华夏子孙的优秀代表。据记载,五贤祠,旧在临沂老城南关外,名景贤祠,明嘉靖年间沂州知州何格所建,祭祀诸葛亮、王祥、王览、颜真卿、颜杲卿五人,清乾隆16年(1751年)移址洗砚池东重建,并更名“五贤祠”,几经战乱时期,早已不存。2003年,王羲之故居整修扩建时根据原貌重建,旨在弘扬“临沂五贤”勤政创新、忧国忧民的精神。主体建筑为硬山式大殿3间,大殿前是御笔亭,亭内有乾隆皇帝御赐题诗碑。短短28个字的七绝诗,饱含五位贤人的名字和主要生平事迹,堪称天下一绝,其诗为:“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

  临沂的红色文化更令人荡气回肠。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曾是中共中央华东局、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山东省政府、八路军115师、新四军军部、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等党政军机关驻地,刘少奇、徐向前、陈毅、粟裕、罗炳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的事迹感天动地;闻名中外的孟良崮战役采取“猛虎掏心”战法,一举扭转华东战局;歌曲《沂蒙山小调》和《跟着共产党走》从这里唱响全国;弥足珍贵的“沂蒙精神”影响深远。在这片英模辈出的红色热土上,人民群众用生命和热血爱党拥军的情怀,宛如清清的沂河水坚定执着奔流不息……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曾看过央视大型专题片,对人类靠水而居创造文明,进行过精彩的解读。从人类直立行走开始,就紧紧依靠江河中的鱼类等生物而活着,这些区域灌溉水源充足,土地相对肥沃,人类以后才逐渐过上耕种生活,进而创造了最初的农业文明。纵览古今中外,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伦等依托长江、黄河、尼罗河、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成为四大文明古国。

  在中华文明史上,黄河、长江和大运河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国的文人钟情于水也是不吝笔墨的。《诗经·蒹葭》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表达了人们逆流而上不断追求的理想,“上善若水”“高山流水觅知音”“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成语、典故或诗词,都为人们所喜爱和传颂。

  看沂河文明发展史,亦然。从远古走来,沂河浩浩荡荡,穿山绕崮,奔涌不辍。沂河物产丰富,主要鱼类有草鱼、青鱼、鲫鱼、马口鱼、鲶鱼、大银鱼等20多个品种,为一代代临沂人呈现了一道道鱼肉美食。沂河流域因水源充足而形成的千里沃野,无私地养育着沿途的儿女。早在四五十万年之前,临沂人的祖先就在这块物华天宝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辛勤劳作,孕育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这里成为东夷文化的核心发祥地。“托蓝曳练漾微波,但见渔舟随处落”的“沂水拖蓝”成为著名的“琅琊八景”之一……

  水文明的发展必定带来城市的崛起。据史载,公元前492年,临沂城最早的溯源之一的启阳城始建,西汉时期更名为开阳城,东汉时期琅琊王刘京将琅琊国建都于此,自此称琅琊,至明朝洪武年间,临沂城建格局初步形成“神龟”模样,就有了“龟驮凤凰城”的美丽传说,当时的建造者还巧妙地设计了“灵龟饮水”之势,龟头就是对着沂河,寄托着稳固平安的美好愿望。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这里的人们不拘泥于四平八稳,以独有的“创新包容”的特质,打破计划经济的藩篱,让临沂商城走出了一条特色崛起之路,发端于“小地摊”,扬名于“中国物流之都”。2021年,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5402.6亿元、物流总额8065.7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大集”。如今,立足服务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临沂正大力实施商贸物流“首善战略”,加快“商仓流”一体化步伐,积极推进数字、国际、绿色和链式商城“四个商城”建设,其辐射带动的强大魅力在于:建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富一方百姓——兴一座城市。临沂商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创业和就业机会,解决了这里10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促进了产业、人口和资源要素的集聚。这也成为临沂人民最伟大的创举。

  开发不停顿发展不止步

  与秀丽山水、丰厚人文相得益彰的,是勤劳质朴的临沂人民创造的现代文明。穿越历史的隧道,我们会发现,一条“做活水文章”的实践脉络,一直贯穿于临沂发展过程中。

  其实,临沂人开发利用沂河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据史载,明万历三十二年,沂河被运河所截,因此而改道向南流,最终汇入骆马湖(湖泊)。明崇祯年间,为保护运河河道,引骆马湖水东入黄海。清康熙二十四年,挖六塘河,使沂河水向东流从灌河口入海,最终保持现在的河道路线。

  在炮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又是一片奉献的热土。汩汩流淌的沂河像母亲一样哺育着共产党人,留下了“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的千古绝唱。对敌人而言,沂河则直接成为革命战争中的天然屏障,在蒙山沂水间发生过大大小小的战斗4000余次,有120余万人拥军支前,10多万人血洒疆场。

  在激情燃烧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沂蒙人民战天斗地,整山治水,创造了“千库万塘锁蛟龙”“沂河两岸变江南”等一个个人间奇迹,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毛主席的“三次批示”,沂蒙人民被誉为“社会主义时代的新愚公”,临沂成为当时闻名全国的两个农业先进专区之一。其中上世纪50年代实施的“导沭整沂”水利工程,先后动员100多万人上阵,开挖土石方若按1立方米的空间横摆,可绕地球一周,彻底解决了鲁南苏北1400多万亩土地的洪涝灾害问题。1960年5月,近6万民工历经接近两年的奋战,列山东省第三大水库的跋山水库胜利竣工,整个工程量达420余万方,下游6个县区从此摆脱了沂河洪患。著名作家刘知侠曾到工地慰问民工备受感动,写下如下诗句:“劳动大军千千万,安营扎寨在跋山。英雄立下钢铁志,誓把沂河拦腰斩。不怕天寒地冻,人人干劲冲破天。”二十世纪60年代,在沂、沭河下游,临沂实施大面积“稻改”成功,百余万亩的水稻出现在沂、沭河两岸,沂蒙大地成为稻谷飘香的“山东江南”,当时临沂地区被国务院命名为“大寨式专区”,闻名全国。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沂河上下从来不甘落后,在这里又打响打赢了脱贫攻坚新时期的“孟良崮战役”。2021年11月16日,在临沂市召开的“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仅2019年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以来,完成投资2.55亿元,彻底解决了最后一批645个村的饮水问题。窥一斑而见全豹,这里的45万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绝对贫困在沂蒙大地彻底成为历史。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治水史,对临沂来说更是如此。如今,沂河流域现已建有的多座水库,如田庄水库、跋山水库等不仅发挥了防洪减灾等作用,而且为广大临沂人奉献甘甜水源,同时开发各水库旅游资源,更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秀丽的休闲场所。沿沂河现建有多个休闲公园和旅游景点。1997年建成的沂河小埠东橡胶坝,全长1135米,回水长度10.8公里,在发挥水利工程作用的同时,拦蓄出1.6万亩景观水面沂蒙湖,约是杭州西湖湖面的1.7倍,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之一,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最长的橡胶坝;沿途还建成沂南北寨汉墓博物馆、诸葛亮故里纪念馆、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沂州古城、郯国古城等旅游景点。

  河水泱泱,蔚为大观。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临沂水城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共同提升、交相辉映。在此过程中,临沂中心城市带动辐射的功能“喷薄而出”而日益彰显。在临沂城市建设上,历届市委市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一座区域中心城市已经傲然矗立在世人面前。人们记忆犹新的是二十一世纪初以来市里确立“以河为轴,北上东进”发展战略之后,沿河两岸被迅速开发,一座座沂河桥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的高楼,映衬着宽阔的水面,昔日的荒河滩变为金沙滩。特别是近几年来,临沂锚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敢于争先、勇于担当,实现了新的跨越,去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465.5亿元,稳居山东省第5位;主城建成区面积达2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373万人。说到临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临沂是一个商贸之城物流之都,在山东人口最多面积最大,产业门类齐全,城区环境优美。许多外地人集聚在此安居乐业,然而人们最中意和钟情的还是临沂的“一城六河、八水绕城”带来的魅力。城市建设已成为临沂的一张闪亮名片。如今,又赋予其新的精髓:“大格局、大水面、大空间、大绿化”,随着城市交通、绿化、城管的优化布局,一个富有特色、功能完备的“精致”城市正款款向我们走来。

  “河在城中走,城在河边长”。临沂这座北方都市在大气豪迈中又平添了一份别样的温润和灵秀。沂河见证着这里的变化,涌动着生态和谐的勃勃生机,美誉度不断攀升。2017年12月,沂河成功入选“全国首届最美家乡河”榜单。随着临沂城市建设内涵的深层次拓展、充盈活力的多方位展现、突破性实力的日益凸显,作为每名临沂本地人,心中是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凡是来临沂的外地人,都对这里的发展惊叹和称赞。如今,临沂又跑出自己的“加速度”,阔步建设“沂河新区”,高标准建设“两河新城”……

  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有一种美,叫水城的夜晚。放下白天的喧嚣和匆忙,随着闪烁的街灯、流动的星斗,人们一直在追寻着沂河的静谧而斑离、美丽而迷人。

  开发“夜游临沂”,打造“水韵琅琊”,其丰富的内涵就是要求加大开发水上旅游力度,利用水的亲和力,吸引游客坐上船或其他水上游乐设施,与水进行较为亲近的接触,慢游、休闲和现代消费是其鲜明的特色。“月华连昼色,灯影杂星光”,唐代著名诗人沈佺期早就描述了“夜游”的意境,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前些年,从全市全域旅游面上来看,临沂市在水上旅游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破题,有的甚至可圈可点。但由于种种原因,与古典、人文旅游项目的结合度和相互影响不够,目前不可回避的问题和现象就摆在我们面前:全市水上旅游尚限于对水面的远望观赏;深度亲水旅游项目和特色水上旅游项目仅处于起步阶段;游客在这里停留时间短,没有形成产业链,导致白天热闹,晚上冷清……

  开发“夜游临沂”,打造“水韵琅琊”在我市是非常可行的。首先临沂水资源丰富。中西部地区的游客,特别喜欢水上旅游,加上人文故事,营造积极轻松的水上旅游氛围,一定会吸引游客参与,水上深度旅游前景广阔;二是气候适宜,临沂虽然四季分明,除冬季寒冷之外,水上有些项目可以增添雾气朦胧的水城特色;三是从加快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华丽转变角度看,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日益提高的需求,我市开发观光、运动、休闲度假等多层次多品种水上旅游休闲项目,其时已至。

  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理念,坚持科学规划先行,是“蓝色经济”启动的根本。以人民为中心,立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紧紧咬住打造“水韵琅琊”这一特色品牌不放松。一方面,立足做好沂河水面区域的规划、保护和开发利用,经过实地考察和反复研究论证,邀请高层次专家团队,修订和调整全市旅游规划,拿出高质量大手笔的“水韵琅琊总体规划”。在规划中力求“精准”,可对涉及的旅游项目不盲目追高求大,宜大宜中宜小都可以,但要求必须具备特色和吸引力,具有浓浓的旅游特质,落脚点是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本着“宜现代则现代、宜传统宜传统”的原则,借鉴南京秦淮河、扬州大运河等外地“夜游”的成功经验,可围绕沂河在不同的区域设计建造“游艇码头、渔船河埠头、岛屿观景平台、水上运动起始点”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到时候,人们可以感受水上运动的激情飞扬;装修精美的画舫和现代化的游艇可适时、错时为人们服务,白天展示沂河温婉的美,夜晚则让游客领略其独有的娇娆和妩媚。

  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做法,破除按部就班的传统思维,坚持规划和项目共同起步,加快水上旅游发展规划和特色项目的深度实施,是“蓝色经济”启动的关键。一是着重从传承弘扬临沂水文明的历史、从加快资源挖掘和整合的思路出发,打造水上旅游样板线路。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保护历史文化遗迹,把水和人文故事结合起来。可以组织官方和民间的力量,采取“征集、撰写”等挖掘和联系的措施,围绕“琅琊八景”这条主线,讲故事、看变化、享美景。历经沧桑,当年临沂城登高望远的最高处“平野台”早已不在,但类似于“平野晓霁”的景色却更具现代化。在临沂新城建设过程中,滨河的“书法广场”等几十处特色广场和休闲园区错落有致、风景秀丽。比如:把登临山东第一、全国第九高度的326米临沂广播电视塔观景和“平野晓霁”联系起来,展示今天的临沂“四季多景色,处处皆迷人”之魅力;在设计路线时,注重与沂河已有景点的串联互通,把“沂州古城”“凤凰广场”等有机衔接起来;二是着重学习其他地方“无中生有”的旅游发展策略,增强项目观赏性和参与性,并可适当扩展。举个例子:《二十四孝》中有七孝出自临沂,王祥的孝感故事影响最为深远。据《临沂县志》记载,“孝河,又称孝感河,发源于桃花岭,穿白沙埠镇而过,向东南流经孝友村,至砖埠镇诸葛村(诸葛亮诞生地)汇入沂河。”据此,就可以策划创建“乾隆拜谒五贤”的水陆旅游路线,把“王羲之故居——水上游艇——皇帝喝糁处——王祥卧冰求鲤处——瞻仰诸葛亮纪念馆”等景点串联起来,然后“演义”或“戏说”配套设计“皇帝路遇处”等景点及光电展示,可以夸张地想象,采用沉浸式表演方式。到时候,一定会吸引游人驻足参与其中并能够流连忘返。

  然后着重发散思维,结合临沂现代工农业发展之特色和物流天下的优势,设计建成“重磅型”现代化沂河系列的观光、休闲、度假等水上旅游休闲项目。整合利用已有资源,高起点打造并适时推出水上实景演艺项目“水韵琅琊”,采用最新尖端光电技术,与沂河实景完美融合,精彩震撼呈现,形成轰动效应,逐步成熟后定时演出;同时设计打造一批文旅产品,推介当地特色产品并入“山东好品”;发挥直播电商、“网红打卡地”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新业态。

  再是着重创新宣传方式方法,扩大影响并做大“水韵琅琊”品牌。把宣传作为“项目”来运作,以“网”为潮,以“融”为新,综合运用“报台网微端屏”及“抖音快手”全媒体平台,放开思路大手笔面向全国全球造势,可采取举办关于“沂河”的摄影、征文、歌曲、短视频原创大赛等,让“既有烟火气、又有书卷气”的一首歌曲横空出世,力求形成“请到天涯海角来”的效应,直至广泛流传开来;或策划通过有创意的一场网红直播,刮起一股强劲的“临沂风”,不断增强吸引力!到时候,一定会逐步形成产业链并拉长产业链条。

  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是“蓝色经济”启动的“牛鼻子”。吸引外资、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条件和机制,规范行业管理,打破垄断和区域壁垒,让民资参与公平竞争,从而激发打造“水韵琅琊”的活力。曾几何时,上世纪的临沂1984年13个县中就有7个县被列入国家贫困县。在此大的背景下,临沂人民勇扛红旗、艰苦创业,1995年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人民群众挺直了腰杆奔向新的生活;随后突出解放思想,创新开拓,瞄准苏州和温州发展模式,至2006年因为成功向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转型,创造了“临沂模式”。“临工机械、鲁南制药、金锣火腿”等一批工业品牌享誉全国并不断发展壮大。在当时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大背景下,显示出典型的山东气派和山东风格。曾有经济社会专家专门来临沂探究,他们发现,较高的民间投资占比分量及自我加快发展的活力,成为临沂成功的奥秘之一。由此看来,建立并高效运行多种投融资为主体的体制机制,于今天而言,依然是“蓝色经济”启动发力所必须保证的。

  适时建设提升临沂人民水文明展陈馆,是“蓝色经济”启动的创新之举和有力补充。在长期的发展中,人类与河流共生共存,在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水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临沂境内水系发育呈脉状分布,有沂河、沭河、中运河、滨海四大水系,区域划分属淮河流域,大小河流1035条,10公里以上的河流300余条。用一脉相承来审视和考量,立足积极推进临沂水文化建设,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一方面组织水利和史志研究专家对接上级水利部门政策,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水利遗产认定工作,认定一批具有红色基因的水利遗产;同时立足红色沂蒙的优势和实际,打造党领导人民治水的精品展陈,发挥标志地的作用和教育功能。退一步讲,也可以在现有的展馆或红色教育基地内,高水平打造丰富充实的“临沂水文明”展陈板块,旨在赓续红色血脉,昭示发展未来。

  另一方面总结推广水生态文明试点成果和经验,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先行战略中,结合建设实力活力宜居乡村,以点带面,推动以沂河为纽带的水文化挖掘与利用,推进全市水域岸线生态化以及与文化融合建设的创新实践,打造“美丽河湖”“水美乡村”的示范。

  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地处沂南的“竹泉村”就是此方面的典型。10年前,沂南县的竹泉村还是以农耕为主的落后小山村;10年后,她迈着“竹泉模式”全域旅游的坚实步伐,一跃嬗变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被誉为“最美乡村齐鲁样板”乡村振兴的典范。进入新时代,各级党委政府大力给予村子政策扶持,这里旅游致富、综合开发的路子越走越宽广,群众有干头有甜头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多赢。竹泉水利风景区依托寨子水库(香山湖),体现沂蒙特色、竹泉景观、农家风情,包含度假、休闲和观光功能,也实现了水文化和自然美景完美的结合,年游客量呈井喷式增长。2021年底,竹泉水利风景区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水利风景区第一批10个高质量发展案例之一”。如今,全市又有兰陵的代村、沂南的常山庄等纷纷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相信,在“头雁”领航下,“群雁齐飞共翩跹”的美景一定会更令人赏心悦目。

  经济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精神。临沂深厚的文化底蕴促成了这方水土的人民敬乡重土、耕读传家、忠厚勤劳、敢于创新的文化理念。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沂蒙党政军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沂蒙人民信任党,铁心跟党走,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了弥足珍贵的沂蒙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通过宣传弘扬沂蒙精神,沂蒙精神走进千家万户,转化为建设“大美新”临沂的强大精神动力,沂蒙的山山水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沂蒙精神在这里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政治和理论层次进一步提升。沂蒙精神已成为临沂最突出的政治优势。这里涌现出“全国劳模刘嘉坤”“时代楷模赵志全”“时代楷模王传喜”“全国劳模梁兆利”“沂蒙新红嫂”朱呈镕“沂蒙精神传承者于爱梅”“沂蒙红商”林凡儒等一大批先模人物,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体会,“红色土地和红色基因带给自己强大力量!”。红色文化汇入时代浪潮,必将焕发新的光芒!  “新时代的革命老区,不仅是红色的,更是多姿多彩的;不仅是传统的,更是时尚繁荣的;不仅是致敬历史的,更是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市委书记任刚的话语铿锵有力。

  在临沂迈向第一方阵、奔向共同富裕的奋进之时,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以宏阔的视野放眼远望,胸怀浓浓的为民情怀,对今后5年临沂经济社会和其中的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科学谋划,“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的豪迈,“加快三个转变,实施八大战略”的崭新思路,在蒙山沂水间引起强烈的反响,人们自豪地热议着,自信地实践着。“我们要以八百里沂蒙秀美山水为依托,以城文旅融合为牵引,加强全域规划建设,全力打造鲁南苏北地区中心城市、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只要我们积极担当作为,这张壮丽蓝图,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变为美好的现实!

  “一条大河波浪宽,我家就在岸上住……”乔羽说过,对于心中的大河,想起它来一切都如在眼前。“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有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先生的这句名言也常常为我们所传颂。这种家国情怀的情感表达如出一辙、异曲同工。如今,徜徉在风景旖旎的沂河岸畔,沂河“蓝色”畅想曲时不时在胸中激荡开来,一种特有的情愫,冲击着我的心房……

  沂河,我们深深地爱着你!我们一起向未来!

  作者:薛杰

  摄影:王文童部分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初审编辑:李洪鹏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