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记录文化传承 标注改革进程

2018-07-28 08:23:00 来源: 人民网-教育频道 作者:
play
" />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蕴含着城市的精神基因。博物馆则是历史与文化的有形载体,忠实地记录着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

  在“听东方春潮澎湃,看祖国辉煌巨变”的集体采访活动中,首都大学生记者团走进深圳博物馆,探寻四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走过辛亥革命纪念馆,体会先烈们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精神。7月26日,记者们来到广东省博物馆,共同领略南粤文化。

  在馆中,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观,来自福建的王女士便是其中一位,她带着五岁的女儿来广州旅游。

  王女士与女儿在广东博物馆 北京电影学院 顾恭瑞 摄

  “每次到别的城市旅游,我都会带她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了解这座城的前世今生,真正走近这座城市。”王女士说。可能不少人会疑虑,这么小的孩子,能理解展品的真正意义吗?对此,王女士表示,参观博物馆就像读一本入门书一样,重要的并不是理解其中的所有内容,而是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且产生疑问,激发自己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博物馆里的中国》中谈到,博物馆应该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场所,这里收集着人类的记忆,珍藏着民族的灵魂,抵御着岁月的剥蚀,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博物馆数量达到4826个,平均每年还会新建4至5座。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国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逛博物馆成为了新的休闲方式和教育方式。

  家长与孩子认真观展 北京电影学院 顾恭瑞 摄

  “我希望她能在游览的过程中慢慢积累,增长知识,发现兴趣。”王女士指着馆中“花开富贵”展品,细细向女儿讲着羊城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传统。“其实我对广东文化的了解也有限,但是会在来之前上网查查资料,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给孩子讲一下。”

  展品“花开富贵” 北京电影学院 顾恭瑞 摄

  面对略显深奥的文物,孩子难免会提不起兴趣。王女士用自己的方式打破了儿童与博物馆之间的屏障,让文物对着孩子“说话”,使二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走进博物馆,让国家精神不断传承,让民族记忆更加鲜活。(中央民族大学 李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艳彩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