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工程学校抢抓机遇,推进新质生产力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

2024-06-12 15:00: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郑玮
play

  大众网记者 郑玮 临沂报道

  临沂市工程学校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积极开展并深入推进特色化建设研究与实践,积极开展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

  临沂市工程学校为山东省示范专业、市特色化专业——拥有市级教学创新团队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标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在专业特色化建设研究与实践方面走在前列。该专业以山东省教改项目对标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遵循区域板材高端产业链内部职业岗位群发展规律,抢抓机遇,奋发有为,积极开展并深入推进特色化建设研究与实践,尝试改变基于原有独立专业的相应课程体系,初步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深度探索人才需求的结构、范畴和层次,积极探索构建“一线三联五融通”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不断丰富完善新时代条件下中职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推进中职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助力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学校专业群课程体系架构的探索

  今年,新质生产力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课题。新质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重大跃升,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形成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现代安全文明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加强化了职业教育领域对标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和要求。

  临沂市工程学校的龙头专业——机电技术应用对标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遵循区域板材高端产业链内部职业岗位群发展规律,巧抓机遇,顺势而为,积极开展并深入推进特色化建设研究与实践,初步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深度探索人才需求的结构、范畴和层次,积极探索构建“一线三联五融通”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一线”,即一根主线通到底。思政教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主线,贯穿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设置人文思政课及职业素养课程模块,充分挖掘校内外优势资源,发挥思政课在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人文科学素养,特别是充分利用区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资源,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联”,即三个方向模块课程高度联结。服务板材产业高端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需要改变基于原先独立专业的相应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并推进构建新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学校积极围绕县域板材等主导产业、高新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深入企业调研,形成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探索以“绿色产业”“智能制造”“现代安全文明工艺”三个方向高度联结的模块课程,培养专业群通用专业基础能力。

  “五融通”,即五类相关细分专业模块课程相互融通。通过“绿色板材自动化”“家具生产智能化”“地板生产精细化”“产业配套高端化”“木工机械数控化”等五大智能应用相互融通的专业模块课程,培养服务板材产业高端专业群的典型岗位技能应用能力。通过专业群建设大力促进资源共享,形成专业群共有的实训场和公共实训基地。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建设从专业知识的传承和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在创新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跨领域协作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一线三联五融通”专业群课程体系架构的意义在于,服务板材产业高端的“一线三联五融通”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推进了临沂市工程学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逐渐走向成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人才培养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模式与框架。

  首先,助力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系统性升级和人才培养目标。将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传统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拓展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问题解决、团队合作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其次,助力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深度优化专业结构。紧跟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着力加强智能制造、绿色产业、现代安全文明方向的互联互通,为县域制造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数字经济等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需求监测与分析体系,形成动态调整专业的闭环。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产业发展协同联动机制,指导学校主动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确保精准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

  再次,助力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以高科技为驱动,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中。例如:《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在线精品课程的开发,基于云计算的虚拟实训室、在线教育平台等,打造开放、活力、有序的学习环境,利用大数据分析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进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提升学习效率和成果。建立机电技术应用与现代木业产业跨专业的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跨界视野和协同合作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和职业需求。进一步强化与县域企业的紧密合作,通过订单班的培养,使学生能直接接触行业最先进技术,实现教育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

  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培养以未来升学与就业为导向,毕业后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严格遵循国家职业技能培养要求,明确职业活动学习领域,重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从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实训课程中选择典型课程开展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设计,积极探索并持续推进构建“一线三联五融通”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推进中职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助力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同时这必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更多更优的符合发展需求的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