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功感悟改开40年:企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企业家必须敢于承担责任与压力

2019-01-29 15:18:00 来源: 大众网临沂·海报新闻 作者: 雨农
play
"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风云激荡,气象万千,中国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千万企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而生,并发展壮大。而企业家群体作为改革开放实践者,在推动企业向前的同时,也把改革的精神诠释得更加深刻,推动中国各领域的不断创新谋变。

  保险业,因改革而复兴。四十年间,一批保险企业成长为金融体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批保险企业家也应运而生、因时而兴,在推动保险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出巨大的主观能动性,造就当今之保险业。

  在这其中,阳光保险无疑是值得关注的一家,作为“中生代”险企,阳光保险批筹已经是2004年。1979年保险业复业后,先是人太平鼎力,之后,外资一代、96一代、04一代等纷纷出现,阳光保险在2004年才开始组建,2005年第79家开业的保险企业没有任何的先发优势。彼时,保险赛道上已经密密麻麻站了不少选手,有的还领先不少,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阳光保险还是突出重围、脱颖而出了。

  而复盘阳光保险的发展,该公司从一开始就是顺改革开放之势,坚守文化、坚持创新,逐渐走出了一条非同寻常的跨越之路,成为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企业家才能和精神在保险领域的一个生动例证。

  顺应改革开放精神,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求变

  专注“做事”,选择“下海”,顺应改革应有之义

  与国内很多知名企业家一样,阳光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维功也是“仕而优则商”的一个典型人物,其在“下海”之前最后一个职务是原广东保监局局长,是当时保监系统最年轻的正厅级官员,在旁人看来前途可谓一片光明,但他却在别人的艳羡和不解中最终选择了“下海”这条道路,以用他的话说“就是完整一下人生。”“原来做过国有企业、做过国家机关,都还做的不错,特别想自己创业去组建一家保险企业,看看自己行不行。”

  不过,对于“下海”,张维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不管是从政还是经商,其实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做事”,只是不同位置上做事的角度和效果有所不同政府通过企业以及市场来反映其监管效果、管理效果;企业经营的效果则相对更加直接,不同企业在同一个环境下同台竞技,其效果更加透明和可衡量,更能直接产生生产力。

  选择下海创业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当时,张维功虽然已经工作多年,但全部积蓄也不到两百万元,把全部积蓄拿出来,再加上朋友的借款,才勉强维持创业。不过也因此,阳光保险有了其他金融企业不具备的独一无二的经历——在拿到监管部门批文之前,没有用过股东一分钱,完全依靠创业者自己的资金启动创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大量党政机关干部走向茫茫市场,形成所谓“下海潮”,成为当今中国企业家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这批企业家,眼界开阔、熟悉政策,投身市场后,极大充实了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丰富了中国的企业家精神。

  不走寻常路,先有理念再有公司,始终坚持股东价值观的认同

  熟悉阳光创建历程的人都清楚,有别于传统保险公司,阳光保险的创建更大程度上是张维功为首的创业团队一手打造出来的,也正是因此,阳光保险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紧迫感

  据张维功介绍,尽管保险业在2004年已经发展迅猛,但在社会上整体影响并不大,社会对保险行业的认识还有不少偏差,保险公司的投资价值并没有被太多人认可,这给张维功寻找股东增添了不少困难。

  不过张维功并没有因此放低对于股东的要求,他有一个现在看来很有前瞻性的观点——股东是一个企业的根基,注入企业价值观的DNA之中,股东不仅需要有资本,还要与创业者有趋同的价值观因为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需要陪伴消费者整个生命周期,这是价值观不同的股东很难理解与做到的。

  有朋千万,知己难求,张维功从零起步,利用8个月时间跑遍17个省,谈了389家企业,最后选中理想股东,而且所有股东又都是独立财务投资人。所以与政府牵头组建或股东议和投资发起不同,阳光保险的创建完全靠个人的市场化能力,是实实在在拼出来的,阳光保险极其独特的创业模式,开始就为阳光保险注入了一种敢于挑战坚韧不拔的创业基因。

  别出心裁,以文化立身,集众家之长、取自我之道

  阳光保险的另外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十分注重文化建设,在开业之前,高管团队甚至专门拿出四个月时间研究企业文化问题,这不管在中国企业界还是国外企业界都是很少见的。

  在张维功的记忆中,2004年12月24日下午拿到监管部门批文后,创业团队并没有因此进行平安夜的狂欢庆祝,当天,他就开始思考究竟要发展成什么样的公司?员工如何统一思想?最后,他用五分钟写出五句话描绘出理想中保险公司的样子:

  集众家之长、取自我之道

  聚业内人才,纳业外贤士

  高起点组建,远战略发展

  风雨中做事,阳光下做人

  走精英之路,创阳光品牌

  这五句话从此也成为了阳光保险的精神内核,从初始创业的几十个人开始,逐步传递给每一名阳光人,且伴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而逐步丰富,建立核心价值观,形成独特的“阳光之道”。让每一个人都知道公司发展的目的、使命、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等,所有人才有可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向前进。

  看重“敬业”,坚信“成功是靠双手拼出来的”

  在用人问题上,张维功最在意的就是两个字“敬业”。在他看来,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素质多么高,敬业精神都是最重要的托底因素,没有敬业精神的人不可能获得成功。

  张维功本身就是一个工作起来异常“拼”的人,而他也彻底把这种习惯带给了阳光保险。至今,阳光保险人的敬业在业内都有口皆碑。据说,阳光刚刚组建不久,市场同业就开始流传阳光保险内部有一个“夜总会”——夜里总开会。

  敬业精神本身就凝聚着力量,高层的敬业、骨干的敬业形成整体的敬业,形成凝聚的力量,凝聚的力量一定呈现出向上的态势。这在阳光的发展史上,特别是初始的前几年,成为其最为重要的发展驱动之一。

  其结果就是,自2005年正式成立之后,阳光保险爆发出强大的增长动能,成为中国企业中第一家用5年时间即进入中国五百强的企业,即便是在格局稳定的保险业,十几年的经营之后,也已经连续超越71家公司进入行业前八,同时其业务发展、价值增长、战略推进、规范管理的平衡把握能力更是有目共睹。

  企业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大背景,理应承担企业责任,回报社会,回报行业

  改革开放是事业的全部,民营企业能异军突起,要更对时代心怀感恩

  “改革开放”的意义无比重大,是中国人民伟大创造力的集中迸发。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作为民营经济领军者的张维功体会尤其深刻,他认为,“改革开放”这四个字是我们这一两代人事业的全部,没有改革开放,所有事业都无从谈起。

  他指出,改革开放40年,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反过来,缺少了民营经济的进步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可能是不完整的,或者不彻底的,不会像现在这样绚烂。以保险业为例,正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才能迅速引入了大量的民营资本,才能吸引来大批的人才投身保险业,造就了长达几十年的高速发展阶段。阳光保险能够进入金融保险行业,成为民营经济的一个典型代表,也完全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

  改革开放,给了企业家成长与展现的舞台,让企业家群体成为改革开放最光亮、最出彩、最闪亮的阶层。”张维功表示。

  企业必须按规矩按规律走,“农民心态、工匠精神”

  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给市场以更多自由,但底线思维也显得更加重要如今,保险公司在很多社会公众眼里就成了“暴发户”的典型,不少保险公司也急于“赚快钱”,但在张维功看来,保险行业既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更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仅仅是把保险理解为金融企业,理解为投资公司,是非常不正确的。

  阳光保险一成立,张维功就提出用“农民心态、工匠精神”去做保险。据介绍,目前,阳光保险在全国已经设立近3000家分支机构,拥有28万员工和销售人员。在张维功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点,而这种产业特点决定了,企业经营者必须要用工匠精神去经营企业。如果仅仅是将保险公司当做融资平台、投资平台,企业就基本会出现问题。

  对此,张维功表示,“究其根本,保险业是很传统,且特点鲜明的行业。现在保险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进步创新发展,但始终不能忘记保险的风险保障本质,不能忘记保险公司是要为老百姓的生命、健康负责,是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企业。这意味着保险企业需要承受更大更重的企业责任、严格规范坚守底线,以农民心态与工匠精神脚踏实地的经营企业。” 

  企业要学会感恩,做好的企业公民

  张维功认为,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大时代背景,今天的很多中国企业根本从谈起。正因为得益于时代,所以一个企业除了做好企业自身经营以外,必须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企业家应该明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大环境,因此,要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尽社会之责,尽企业公民之责。中央正在进行全面脱贫攻坚,企业更应该积极认真探索企业与脱贫的结合形式,并积极推动实施。”

  据介绍,近几年,阳光保险在四川、吉林延边等贫困地区已经进行多种尝试,除了钱财物的支持之外,还特别探索用企业的管理思维帮助贫困地区形成农村经济、产业经济,形成良性发展势头。

  不仅如此,阳光保险还赞助了很多希望小学,参与了很多社会公益事业。很有创新意义的一点是,阳光保险会从员工父母60岁开始,坚持每个月给员工父母发放500元钱的津贴,以帮助员工解忧虑、尽孝心。

  改革开放的宝贵财富,企业家精神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企业家是一个特殊的物种,被误解不被理解都属于物种特质,成功的道路并不平坦,肩膀必须扛住压力。企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一路走来,尽管已经习惯了创业打拼,张维功依然感叹创企业艰难,做企业不易:创业初期,困难是找资金、白手起家组建企业;发展初期,需要定方向,明战略,聚人气,鼓干劲,夺先发优势;继续发展企业则需要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与克服各种困难与挑战,以忘我的敬业精神去引领与推动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当企业成为佼佼者时,有人会眼红使绊子,有人会眼馋摘桃子……

  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家而言意味着高风险高回报,企业家的职业生涯就是不断与各种困难做斗争的过程,很少有人可以分担其重担,孤独、困惑、不被理解、经常被伤害等等亦常常伴随左右。

  不过,多年的创业之后,张维功已经变得更加豁达,他表示,每当不快乐的时候,或者迷茫的时候,甚至被误解、不被理解的时候,都会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调整,专注于把阳光保险做好,让企业员工有信心,让老百姓有可靠的保障才是企业家的本分。

  企业家是一种特殊的物种,要在顺境中成长,在逆境中成熟

  作为改革开放实践者,可以说企业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一家家实力雄厚的企业背后,是一个个不懈奋斗的企业家,战胜各种困难、带领企业前进的喜悦,给消费者提供服务得到的感激与回报,为国家社会创造价值得到的认可与荣誉,比金钱和物质回报更让企业家兴奋,这大概就是企业家心底的“经世济用”追求吧。

  张维功有他自己的观点,企业家是一个特殊的物种,他基本上不是被培养出来的,没有其特质与基因是干不出来的,如果你觉得自己称得上企业家,就不仅要经历顺境中的发展,成长中的喜悦,也必须经历逆境中的艰难,困境中的痛苦面对孤独、不被理解、被冤屈甚至各种伤害。企业家的本质就是要去战胜自我,追求突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中国企业家肩负民族和国家的使命,必须夙夜在公

  张维功经过十几年创业,对于企业家的理解自然更加深刻。他认为,他以及上一代人尝过贫穷的苦头,知道贫穷意味着什么,所以有更强烈的意识去做出改变,从而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用自身的努力和勤奋去改变——过去改变的目标是改变个人的生活境遇,而现在则更多思考如何把中国的企业做成世界一流的国际优秀企业,将个人奋斗与民族和国家的复兴之梦紧紧联系在一起。

  面对近一段时间,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产生的各种杂音,张维功表示,自己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中国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基础向好,积蓄的力量十分充裕,随着民营企业家队伍日渐成熟和壮大,再加上中国人无人能比的勤奋,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当中依然有着巨大优势。

  “只要中央的政策得到非常好的执行,能够营造一种好的公平竞争环境,中国民营经济的第二个春天、第三个春天也会到来。”(雨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