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敢当时评

儒学不可能回到“独尊”时代

2014年10月14日 11:21:00 作者:王话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近年来,“国学热”渐渐兴起,全国多地大兴读经之风,甚至倡导穿汉服、行古礼。”  中国近代发生的巨变,儒学作为传统的官方“意识形态”而告失败,固然有历史的特殊原因,但更主要的,是“现代化”使得儒学不得不走下了“独尊”的神坛。

      近年来,“国学热”渐渐兴起,全国多地大兴读经之风,甚至倡导穿汉服、行古礼。笔者认为,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传统的复兴是种必然现象,也是正常现象。然而,现在渐渐兴起了一种带有“复古主义”色彩的思潮。最典型的,就是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发展的根本之“道”,只能在儒家,甚至认为“舍此道之外,别无他路”,有的则主张应该接续中国历史上的“道统”。

      如果说“传统”的复兴是个必然与客观现象,那么,笔者认为,这样的理念显然是“矫枉过正”了。它有悖于真正的现代化的精神,正如孔子自己说的:“过犹不及。”

      中国近代发生的巨变,儒学作为传统的官方“意识形态”而告失败,固然有历史的特殊原因,但更主要的,是“现代化”使得儒学不得不走下了“独尊”的神坛。——当然,将儒家赶下神坛的节奏与手段,充满了过激,也是欠妥的,它导致了我们长期以来对传统的过分反对。

      那么,现代化到底指什么呢?这是多年以来备受关注的话题,对于中国来讲,也是个很关键的问题。笔者认为,如果要谈它的根本含义,还是在于一个社会与国家的、从民众的思想与精神世界,到社会样貌,再到政治结构与特点等方方面面的“质变”。当然,这个质变未必是“突变”,往往是循序渐进的。若再深究一层,这个质变,实则最终体现的是一国文化的转变与完善。所以,对中国来讲,儒学不可能再回到“独尊”的时代。

      那么,儒学在现代化中该扮演何种角色呢?毫无疑问,它作为中国人传统的主流精神信仰,即使在现代社会,同样非常重要,也并未丧失掉。笔者认为,现代无法割断传统,想割也割不断,这也是历史与现实所证明了的。这就是文化的“主体性”。然而,关键问题在于,儒家仅仅是中国现代化的“底色”,现代化绝不等于“传统化”,更不等于“儒家化”。

      当前,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人类发展越来越快,现代化的趋势应是多元状态下的融合。这其实相当于在文化、思想方面的“改革开放”。它需要我们从各文明、文化、制度中,汲取各家之长,来完善我们自己。这也是现代化的最终方向。

      而且,儒学作为现代化“底色”的角色,它自身也面临着如何适应现代之需的问题。儒家精神需要发展,需要汲取更多营养,不是翻翻“六经”就能找到解决今天问题的现成答案的。

      最后,各种文化其实有共通之处,也各有短长。传统的未必适用现代,西方的未必适用中国,但只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就一定能发展出比“传统”更好的文化、制度。到那时就形成了现代的“新传统”。 ▲(作者是北京文化学者)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洪鹏)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