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徐雪
编者按
目标明确、专注偏执、掌握客户、坚持创新,这是冠军企业的共同特征。对于企业,冠军又意味着什么?危机感!近日,本报记者走进两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一家山东省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探寻它们成为冠军的秘密。
淄博市临淄区——齐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月8日,雪后初晴的齐都大地气温较低,但在临淄区齐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峰新材)乳胶纸项目建设现场却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们为生产线设备安装紧张地忙碌着。
如今,深耕高端特种纸领域43年的齐峰新材拥有22条国际一流水平的特种纸生产线,年生产能力50万吨,是名副其实敢与洋纸比高低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心无旁骛:纵向挖潜搞发展
“目前,前期土建已基本完工,部分设备已经开始调试安装。项目预计于今年3月建设完成,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48亿元。”1月8日,在公司乳胶纸项目的建设现场,齐峰新材安环部副部长姚立超介绍,年产2万吨的乳胶纸项目是2019年齐峰新材规划的2个技改项目之一,该项目也承载着企业继续在高端特种纸领域前行使命。
近两年,我国造纸行业在经历了2000年-2010年的十年黄金发展后,产能扩张带来的市场饱和等一系列问题逐步显现。
2018年,齐峰新材在全面分析市场前景的基础上,及时叫停原有产品扩大产能的新项目,潜心研发效益更高的乳胶原纸,并于2019年开工建设新项目。
“随着省市配套支持政策的陆续出台,更让企业有了底气。机遇抓住了才是良机,这一年对于企业而言,就是心无旁骛搞发展。”齐峰新材董事长李学峰说。
创新提质:“金点子”井喷式爆发
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2019年国内造纸行业进入严冬,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大幅下降,产成品存货持续上升。
而谈及2019年齐峰新材的新变化,李学峰告诉记者,面对严峻的形势,企业从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入手,掀起一场“提质降耗”攻坚战,各种“金点子”井喷式爆发。
压力筛在生产中起到过滤纸浆的作用,是生产线中的必备设备。齐峰新材壁纸原纸车间的职工发现,原有的压力筛存在耗电高的弊端。车间全体职工反复试验,提出通过改变压力筛的筛缝来节能降耗的建议,经公司组织专家论证后通过。“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以节省电费8.2万元。”齐峰新材壁纸原纸车间主任段学柱说。
“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创新。创新精神也就成为我们抵御外部风险的第一利器。”李学峰说。
2019年,齐峰新材研发费用投入达到上亿元。不惜成本搞研发,带来的是年内数码打印装饰原纸、预浸渍纸等10余个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企业对创新的执着,换来的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助力引才:租房买房政府补贴
除了企业自身练内功,齐峰新材能够在短短时间内成长为“单项冠军”,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
“墙”内事企业做,“墙”外事政府办。
“一条生产线,早上马一个月,就可能带来上百万的利润。过去是咱四处跑手续、等公示,现在是政府上门服务,为企业节省大把时间。”姚立超说。
“项目立项后,我们第一时间便联合发改、工信、商务等多部门,组成VIP服务团队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淄博市临淄区行政审批局局长曹仁义说。让姚立超欣喜的是,乳胶纸项目从立项到批复用时不到一个月。
不仅如此,随着技术的升级换代,近几年,行业内招工难、高技能人才短缺,尤其对于三四线城市的企业而言早已不再是一个新鲜话题。
来自吉林省的王森毕业于齐鲁工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选择留在齐峰新材一方面看重企业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则是看重省市区出台的引才政策。“租房买房政府给补贴,而且公司还为我们量身定制了职业发展规划,我相信这是一个可以施展自己理想抱负的舞台。”王森说。
“城市注重人才、想方设法吸引人才,也使得我们企业招聘中的空间越来越大,可以引进更多优质的对口人才。”齐峰新材办公室副主任马原说。
借力系列人才政策,齐峰新材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后备人才推荐、选拔,车间主任、带班长述职等多种方式选拔了一批年轻干部,形成了后备人才池,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朝气、活力。(大众日报记者 刘磊 通讯员 张伟)
酒企跨界玩生物升级借力“千里眼”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青岛科海生物有限公司
“目前在生产的订单是供给美国和日本的三家企业,去年一年,订单就没有停止过。”1月9日,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碧海路上的青岛科海生物有限公司里一片忙碌,指着高大货架上的一袋袋衣康酸成品,该公司生产副经理陈景说。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家生物领域的冠军企业竟是从酒企里一步步发展而来的。
企业前身:酒企里的生物车间
1月9日,在公司技术中心大楼的大厅内,有一块牌匾格外显眼:2016年,青岛科海生物有限公司就拿下了全国首批、青岛市唯一一个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时隔三年,2019年11月,工信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公布了通过复核的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科海生物再次获得“正名”,其拳头产品正是衣康酸及衍生物。
青岛科海生物有限公司是青岛琅琊台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之一,琅琊台白酒一直是山东省内响当当的白酒品牌,一个做酒的企业为何涉足衣康酸产业,衣康酸又到底能做些什么呢?
“公司前身就是集团内部的生物车间。2003年,集团关于衣康酸的一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青岛琅琊台集团常务副总裁王泽欣告诉记者,“经过考虑,为加快集团在生物产业领域发展,青岛科海生物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专业从事衣康酸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衣康酸主要是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菌种培育发酵,经过一系列工艺化处理,结晶生成。在特种钢、碳纤维、医药等应用领域是一种重要的添加原料。”陈景说。
质量过硬:日企从来不派员监督
16年间,科海生物紧紧抓住衣康酸这个“拳头”产品,做成了这个细分行业“头雁”企业。目前,衣康酸产品销售收入已经占到了公司总主营业务收入的91.7%。2019年,该公司衣康酸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已连续16年位居世界第一。衣康酸产品已在国内覆盖20多个省市,在国际市场与美国陶氏化学、德国巴斯夫、日本扶桑公司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产品遍及亚洲、欧洲等多个大洲。
“以日本扶桑公司为例,这家企业以严谨著称,与它合作的企业都会被派驻人员进行监督,但对于我们企业,却从来没有这个现象,这个月需要多少货,都是直接派发订单,我们生产后直接发货、收货。”陈景告诉记者。
“科海生物生产的衣康酸产品,在国产衣康酸领域的研发与产业化是补齐新材料领域重大关键技术短板的重要保障,属于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研发生产项目。”王泽欣的语气里透出浓浓的自豪感。
这一点,在2019年的全球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中,尤为明显。“去年,我们企业的订单不只没有因为加税等各类外部因素下滑,反而根据市场反应上调了我们的价格,依然供不应求。”王泽欣说。(大众日报记者 张忠德)
企业法宝:始终做到领先一步
掌握定价权、话语权,科海生物凭什么能?重视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创新、始终领先一步是这家企业的最大“法宝”。
走进科海生物的生产车间,两排蓝色的大罐子整齐排列,控制室内的控制台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套系统是我们的智能监控系统,我们称之为‘千里眼’,每个控制台可以监控车间内20个发酵罐的运行情况,依靠发酵罐内设的电极,可以将包括温度、糖度、产酸率等指标实时传送到这里显示,做到精准控制。”陈景介绍说。
在控制室隔壁的内部品质控制室内,别有一番洞天。几名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在各自工作台上操作着。“产品出罐后,工作人员在这里对产品进行滴酸等操作才确定产品品质,对这一点,我们对自我的要求是比高标更进一步!”陈景说。
2019年,科海生物加大“互联网+”和“工业4.0”思维引入企业管理及技术改造的力度。“通过在生产工艺流程中引入智能硬件设备,改变了以往凭经验、感觉的生产方式,这也是我们产酸率能领先同行业的一个重要原因。”陈景说。
这一年,陈景外出学习考察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来,除了行业内部的考察学习,还有跨行业的生产工艺学习。“一台设备、一套工艺方法,就有可能颠覆一个行业!”在记者采访行将结束时,陈景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满满都是黑科技智能高铁“座上宾”
菏泽市高新区——山东嘉泰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2019年12月30日,世界上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正式通车,开启了世界智能高铁的先河。当旅客坐在飞驰的列车上时,他们可能不知道,列车上舒适的座椅,有一部分来自位于菏泽市高新区的山东嘉泰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为什么这么牛?它又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全省中小企业的“隐形冠军”的?近日,记者来到公司进行了蹲点探访。
创新发展:丰富产品类型和档次
1月9日,在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里,有序摆放着已完工的成品座椅,乍一眼望去,与普通车用座椅没什么区别,其实不然。
“这些座椅都是防火、减重的,镁合金的材质,让高铁更轻、更环保,这些三人座椅毛重才60公斤。”跟随嘉泰公司总经理助理张磊的步伐,记者了解到,这些高铁座椅果然不一般,小小的一把椅子中涉及的专利多达二十多个,无论是旋转支架还是脚踏,都是“科技含量满满”。
商务座椅更是令人大开眼界。在高铁商务座椅的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正在半人高的机械台上安装架构,记者发现,小小的座椅内,可谓是“五脏俱全”,密密麻麻的零件、线路,让外行人看得眼花。“高铁商务座椅不仅具备坐、躺功能,电动控制操作,而且坐姿到躺姿可随意调节。”张磊说,“我们的产品,丰富了很多应用的功能,包括座椅的通风,加热按摩及互联网和手机互联等各项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们取得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高级修资质。这意味着,在高铁座椅市场趋于饱和的形势下,我们打开了座椅检修和高级修市场。”张磊说。
行业唯一:获全系产品供应商资质
“我们成功重要一点是,瞄准市场的需求,针对市场蓝海,开发质量过硬的产品。丰富产品类型和档次,为旅客提供高质量的座椅,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张磊介绍,高铁座椅市场,曾经被上海两家企业垄断十多年。嘉泰瞄准这一市场,通过不断创新,努力攻克“卡脖子”的技术瓶颈,在产品开发设计、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得到客户的认可。
“2019年,我们完成京张高铁商务座椅和客室座椅的设计开发验证工作,并批量交付座椅3标准列,得到乘客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的好评。”张磊自豪地介绍。
嘉泰是不折不扣的全省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主要供应商务座椅、客室座椅、城际列车座椅,在高铁座椅生产领域,全国有资质的企业仅仅有三家,嘉泰名列其中,而且是行业内唯一一家拥有全系列轨道交通座椅产品供应商资质的企业。
这家企业历经四年发展,申请22项发明专利,还有15个专利正在申请中;去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比上年翻倍;2019年,新造市场占有率(新生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商务座椅为64%,客室座椅为33%。全年共向中国中车各个主机厂交付商务座椅152标准列,一等座椅173标准列,二等座椅90标准列。
上市公司华铁股份,已收购嘉泰51%股权,使嘉泰成为其控股子公司。
政府扶持:帮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嘉泰用4年的时间,成长为“隐形冠军”,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不可少。
由于以前的遗留问题,嘉泰的房产证没有办理下来。在华铁股份收购时,没法核定固定资产。菏泽高新区管委会特地给华铁股份出函说明情况,打消了华铁股份的顾虑,使上市并购顺利完成。在嘉泰遇到资金周转困难时,管委会积极组织企业与银行、风投对接,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嘉泰也面临“成长的烦恼”,一个“烦恼”就是周边的配套企业跟不上。“我们实现了零部件的自给,使成本降低了30%。但这些零部件的供应商多在南方。下一步,我们希望在政府的帮助下,在当地带动起一个产业链。”张磊介绍。
目前,菏泽的机电设备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高铁航空座椅、高铁减震器等项目实现了“无中生有”。“机电设备制造产业,要立足技术优势,以企业为主体加强共性技术攻关和产品体系创新,强化人才引进和智力支持,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形成规模、迈向高端。”菏泽市委书记张新文说。(大众日报记者 王兆锋 通讯员 赵忠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