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吐下泻还头疼 夏日警惕“冰箱病”

2020-07-20 11:15:0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play
" />
  在高温炙烤和闷热桑拿的天气模式煎熬下,从冰箱取出的冷饮、水果、冰激凌以及各种需要低温保鲜的食品,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你的肠胃也可能付出代价。你可知道,两大不怕冷的致病菌或许就潜伏在你的冰箱里,再加上贪食冷饮,小心“冰箱病”找上门。
  冰箱食物食用不当易致病
  北京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的王丽丽介绍,“冰箱病”是指人以不适当的方式食用了存放在冰箱中的食物后出现的腹痛、腹泻、呕吐等肠胃道不良反应。
  “冰箱病”为什么会找上你?其原因一方面是,冰箱取出的食品温度与人体温度相差较大,若快速进食,可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导致生理功能失调,诱发头痛、上腹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另一方面,很多人习惯认为冰箱就是“保险箱”,无论是生、熟食品,只要放入冰箱就不会变质。专家表示,这是错误的。其实,冰箱内存活着种类丰富的微生物,冰箱中存放的食品成为其重要污染源,如果没有正确食用就可能会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几种“冰箱病”要注意
  冰箱如果不经常清洗,冷冻机的排气口和蒸发器处很容易繁殖真菌,过敏性体质者或儿童吸入这种带菌的空气后,很容易出现咳嗽、胸痛、寒战、发热、胸闷、气喘等症状,临床称为“冰箱肺炎”。
  冰箱胃炎和冰箱肠炎也比较常见,特别容易在中老年人和小孩身上出现。短时间大量摄入冰箱内的冷藏或冷冻食物,胃肠在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会诱发上腹阵发性绞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两大抗冻致病菌潜伏
  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一般为2-8℃,有些抗冻的嗜冷菌生长活跃。常见的可以引起疾病的嗜冷菌有李斯特菌和耶尔森菌。
  若不小心吃了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关节痛等症状,大多2-3天病情自行消退,一般不需抗生素治疗。如果家中有老人、孕妇等免疫功能受损的人,李斯特菌的感染导致的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耶尔森菌污染食品后,如果食用前没有加热或清洗干净,易引起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肠炎等。重者可引起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
  专家支招
  赶走“冰箱病”
  炎炎夏季,如何预防“冰箱病”呢?
  从冰箱取出的食物,如冷饮、冷食等,宜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再食用。免疫力低下人群少食生冷,儿童、孕妇、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以及脾胃虚弱、消化能力较差的人尤其要注意。
  冰箱应定期清理、除菌,夏季建议每周一次。冰箱内的食品摆放应分区分类,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可用塑料袋、保鲜膜或保鲜盒封装。
  冰箱内食物不要放得太满,要留一些空隙,以保证食物内部达到理想温度。
返回大众网临沂首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