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到来时,除湿正当时

2018-05-31 09:41:0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play
" />

   进入5月接诊,舌头胖大或者舌上有厚苔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多,这样的舌象说明体内有湿气!今年的湿气比往年来得都要早!

   湿气被称为“万恶之邪”“万病之源”,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而湿邪从不孤军奋战,总是与其他邪气狼狈为奸,如湿与寒在一起,称为湿寒;与热在一起,称为湿热;与风在一起,称为风湿;与暑在一起,则称为暑湿。据统计,有超过60多种疾病与湿气有关,因此,去除湿气刻不容缓。

   湿气重的症状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体内是否有湿气,可从以下五大信号来判断。

   信号一:舌苔厚腻

   如果舌苔厚或舌体胖大,且舌头边缘还伴有明显的齿痕,那就证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了,甚至已经造成脾虚了,应及时调理身体。

   信号二:大便不成形

   如果大便像熟过度的香蕉一样外形软烂、黏腻、不成形,粘在马桶上不易被冲走,则说明体内有湿气,消化吸收功能异常。

   信号三:食欲差

   到了该吃饭时没有饥饿感,吃一点就感觉胃里胀胀的,还伴随有隐隐的恶心感。这也是脾胃功能弱、体内湿气过重的表现之一。

   信号四:小腿肚发酸

   早上起床后感觉小腿肚酸痛且沉,同时近期还存在体重增加或虚胖现象,也是体内湿气重造成的。

   信号五:精神状态差

   湿气重常常有胸闷的感觉,长呼一口气后才舒服,而且常感身体疲乏,懒得活动,有头昏脑涨之感、易困倦、记忆力减退现象。

   湿气也分内外

   湿邪可潜伏在人体内的器官上,且随着潜伏的纵深程度不同,症状表现也不一样。

   一级湿邪在表皮。症状有皮肤瘙痒、头脸油腻、长痘和湿疹等。

   二级湿邪在肌肉。症状有酸、困、累、乏等,如肩颈肥厚、困乏、腰酸、乏力。

   三级湿邪在骨骼,即骨寒湿,俗称风湿。症状有肩周炎、肩痛、颈椎劳损、腰痛、风湿关节炎等。

   四级湿邪在脏腑(子宫、卵巢、脾胃、肺)。症状有脾胃湿困、大便黏滞不爽、易咳有痰、妇科炎症等。

   五级湿邪在肿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

   湿邪不仅发病部位不同,伤人多隐缓而不觉,所以排湿要对症治疗,区分类别。

   从中医理论讲,“湿气”分为内湿和外湿两种。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导致脾阳虚损、水湿不化停聚体内而成;外湿为湿邪,由外侵犯人体而成,多由阴雨连绵,气候潮湿,或居处湿地,或水中作业,或淋雨涉水,或沐浴后头发未干等原因导致的湿邪外感。

   我国南方一年四季多雨,容易外感湿邪,所以南方风湿患者明显多于北方。南方空气湿润滋养人,很多人皮肤较细润,但如果湿气过重,超出了脾所能负担的限度,就会使水液在体内停滞,反过来影响脾功能,从而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水肿等病变。

   北方多湿主要指的是内湿,这跟生活方式有关。一是胃口偏重,呆滞胃肠,运化不及时,容易生痰生湿,蓄积体内;二者当下城市白领多懒坐而少动,出汗排湿途径减少,湿蓄积体内而不得减;三者城市空调非常普遍,空调环境中容易表闭毛孔,这不同于电风扇容易促进汗液挥发,空调冷空气容易导致体表毛孔闭合,出汗自然少,湿壅积在体内而不得出,从而容易形成内湿。

   如何去除湿气

   在湿气的治疗上,中医拥有几千年的治疗经验。如湿气留滞在胃肠,容易拉肚子、凉胃的寒湿,用附子理中;湿气饱和于心脏,如心衰水肿不能平卧,此为脚气冲心,可用鸡鸣散;湿气黏滞在关节,部分人以关节疼痛为主,舌苔黄腻,可用加减木防己汤。治疗湿气方法多样,主要包括两种策略:

   1.先应祛湿化痰:

   祛湿化痰法是运用辛散苦燥药物,去除痰湿的治法。适用于脾胃湿困、湿蕴化痰、上阻于肺所致的咳嗽、哮喘、痰多色白、头晕身困、脘腹胀满、大便溏软、舌苔腻浊等。常用药物如半夏、橘红、茯苓、杏仁、薏苡仁、旋覆花、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车前子等,代表方剂如二陈汤、杏苏散等。

   2.后则益气健脾

   益气健脾法是运用甘温或甘平药物,使脾健湿运、肺司治节、三焦通调、水湿输布的治法。适用于湿浊阻滞日久,脾肺气虚,治节升降失司,所致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恶风、眩晕耳鸣、咳嗽胸痹、纳呆脘闷、大便溏软、肢体浮肿、面色萎黄、舌质淡胖、苔白腻等。常用药物如人参、党参、太子参、西洋参、黄芪、白术、茯苓、薏苡仁、扁豆等,代表方剂如六君子汤、防己黄芪汤、实脾饮等。

   上述疗法需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对症下药,患者切勿对本宣科,自行服药。

   去除湿气除了治疗还要做好预防。具体包括:

   1.勤运动

   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可以加速湿气排出体外。如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运动。

   2.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保护肠胃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清淡、均衡饮食。少吃肥甘厚生冷食物,多用淮山药、茯苓、薏米煲汤。

   3.避开湿气环境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不要直接睡地板;潮湿雨天少外出;不穿潮湿衣服、不盖潮湿被子;洗澡后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多开窗透气或借助电器除湿模式。

   文/吴义春博士

   (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