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焦点网谈

经济转型期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路径

2016年02月16日 15:15:00 作者:杨娟 来源:光明日报
要大力完善市场管理体系,加强政策的协调性,促进大中小企业、不同产业企业的协调发展,形成规范有序、竞争公平的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其三,积极实施创新促进发展战略,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提升实体经济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国际环境及我国国内市场机制体制不完善等因素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增长放缓、效益下滑等现象,面临着经营环境趋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风险。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确保实体经济平稳运行,不仅是应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途径,而且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关系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客观理性地审视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制约因素,加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路径研究,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对新时期筑牢经济发展基础,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受全球经济增速减缓所造成的需求不足、生产成本的提升及产业利润空间降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强烈冲击造成的环境恶化等国内外因素的叠加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一是国际经济环境形势严峻,出口压力加大。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明显衰退,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和扩大外贸出口战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我国稳定出口市场和份额的难度明显加大。一些新兴国家则加紧与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等领域展开国际竞争,使我国实体经济面临国际市场“两头挤压”,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外部需求的急剧收缩通过出口关联,从下游的加工贸易制造延伸到上游的能源材料,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形成直接冲击。

      二是国内经济增速下降,实体企业发展环境恶化,大量实体经济发展要素流失。企业人才大量流失,实体企业出现招人难、用人难、留人难的问题,用人成本不断攀升;社会资本大量脱离实体经济流向虚拟经济,导致实体企业资金成本不断加大;由于实体经济盈利空间缩小、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实体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问题进一步加剧。

      造成实体经济困境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外部需求急剧收缩造成出口大幅下降,导致国内工业生产快速回落和就业下降,更主要的原因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加剧,内需和外需增长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处理好调结构、转方式与当前稳增长的关系,完善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其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战略规划。要进一步加强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位置,科学制订发展实体经济的长远战略规划,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优化配置政策资源,构建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要不断改善和健全政府服务,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进一步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积极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更多地向实体经济聚集。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内需和外需增长不平衡,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的需求结构矛盾和实体经济低附加值产业比重过大的供给结构矛盾。加快调整进出口战略,积极促进产业资本“走出去”,鼓励有条件或有市场潜力的企业到资源富集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与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尽快实现增长方式向依靠深层技术革命与理性消费驱动转变。要大力完善市场管理体系,加强政策的协调性,促进大中小企业、不同产业企业的协调发展,形成规范有序、竞争公平的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其二,切实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提升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适度发展虚拟经济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改造和提升实体经济,但要切实防止资本过度流向虚拟经济,造成实体经济空心化。要在坚持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一视同仁、均衡发展的原则下,统筹规划,促进其协调发展。要坚持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完善虚拟经济市场监管体系和制度建设,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虚拟经济各层次的发展,审慎有序地开放金融市场。要根据实体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积极推动金融体制改革,鼓励金融创新,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提升实体经济治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其三,积极实施创新促进发展战略,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提升实体经济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实体经济创新体系,加强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建设。健全实体经济自主创新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创新研发活动的激励机制建设,提高自主创新收益率,引导实体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提高创新效率,实现商业模式和管理创新。着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企业注重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网络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强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实现成本下降和技术、价值含量的提升,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构建高水平人才体制机制平台,优化激发个体创新能力提升的制度环境,为实体经济创新提供人才支撑,夯实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基础。

      总之,在全球经济深刻调整,我国实体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的情况下,只有抢抓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营造健康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实体企业治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才能真正促进实体经济的稳步发展,夯实我国经济发展基础。

      (作者单位: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洪鹏)
想随时随地获取更多临沂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关注临沂大众网(@lydzw)微博
或临沂大众网公众微信( linyidzw);新闻爆料请登录大众论坛临沂社区或拨打新闻热线0539-7037770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