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别人家的孩子”!揭秘莒南王起连家缘何“五子登科”

2019-06-06 14:43:00 来源: 大众网临沂·海报新闻 作者: 梁勇超 王震坤 信玉洁
play
" />

  大众网临沂·海报新闻6月6日讯(记者 梁勇超 王震坤 通讯员 信玉洁)在莒南县岭泉镇淇岔河村,提起王起连和王传美,村里人总是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这两口子了不起,教育的儿子个个有出息!”王起连和王传美,这对年已耄耋的老两口,养育的五个儿子个个优秀,学成后皆是高学历人才,成为全村孩子的榜样与模范。一个普通的家庭“五子登科”,在当地传为佳话。

  他家五个孩子有出息

  初见王起连,是在一个初夏的清晨。86岁的老人谈吐不凡,精神矍铄,眼里透着一股精气神,一看就是一个不平凡的“老头儿”,让人印象深刻。

  身为父母,最骄傲的莫过于自己的孩子,更何况是非常优秀的孩子。王起连的五个儿子,都是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长子王修书是一名优秀的国家干部(现已退休),次子王修信获博士后学位后留学西班牙,三儿子王修春、四儿子王修元均获博士学位,五儿子王修晖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任职。

  谈起五个儿子,王起连笑逐颜开:“都是党的政策好啊!1977年恢复高考,学子们都有了进象牙塔学习深造的机会。之后改革春风吹遍中华大地,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五个孩子不努力,怎么对得起党为人民谋得的幸福生活。这五个娃自己也争气,通过高考走出了小县城,迈出了国门,改变了命运,这在我们那个年代真是想都不敢想。”

  田埂里悟出教子道理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作为一个庄户人,王起连在田里干活时曾发现有趣的现象:大儿子送他的两棵橘子树苗,树叶招来了不少蝴蝶产卵,但这些蝴蝶只在嫩叶上产卵,老叶上一粒蝴蝶卵都没有。王起连询问妻子王传美这是为何,妻子迷茫不知。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忖,王起连恍然大悟:这蝴蝶也是父母心啊!幼虫牙齿娇嫩,嫩叶可食,老叶粗厚,若产卵于老叶之上,幼虫定会因啃食不动而饿死。蝴蝶爱子,便提前将卵产于嫩叶上,以便幼虫啃食。

  王起连说:“蝴蝶尚且如此,我们做父母的,也要为孩子想的长远些,一定要教导孩子有远大和崇高的理想。学习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时间,一手抓效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女’读书时,如今政策好了,人人都有学上,要是我们不利用条件好好学习,真是对不起这样的好社会!”

  五个儿子上学期间,为了节约他们宝贵的学习时间,王起连自己蹬着自行车给孩子们送饭,“送饭三万五千公里,围着地球转了一圈!”提起当年陪读的日子,王起连打趣儿道,“我们两口子万事以孩子们的学业为重,无论什么风雪雨霜,都不能耽误家里任何一个孩子上学,那时候家里困难,老三好久没买过一条新裤子,为了省钱都舍不得去洗澡。周末休息回家,他妈帮他洗裤子,整条裤子上的虱子多的都没法看了!当时,我俩眼泪‘唰唰’往下掉,心想孩子得多难受啊!原来我们无时无刻不想着孩子,孩子也每时每刻都想着不让我俩操劳。”

  为孩子读书苦心孤诣创出“家法”

  王起连深信,知识改变命运。在算过一笔“时间账”之后,他给孩子定了“三个坚持,六个不准和十要十不要”的规矩。

  王起连要求孩子先是做到“三个坚持”:周末坚持学习,假期坚持学习,晚上坚持学习。“一寸光阴一寸金啊!一年中,孩子有48天周末休息,这48天每天多做两道题,三年下来,就能比别人多学300道题;寒暑假有60天可利用的学习时间,每天再多做两道题,三年下来又可以多学360道题。同样的,他们晚上回家再多学两个小时,那就相当于多上了一年半的学!”王起连掰着手指,给我们认真算了这笔“时间账”。

  王起连还教导儿子们,不准玩游戏机、不准看电影、不准骑摩托车、不准搞“兄弟连”、不准逃学闲逛等“六不准”。“六不准”如同紧箍咒一般扣在脑门上,而青春期的儿子们正是贪玩年纪,难免会有情绪。

  为了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苦心,王起连又制定了“十要十不要”的“家法”:读书要下苦心,读书要有忠心,读书要有热心,读书要有信心,读书要有决心,读书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读书是为了当“大人”不做小人,读书后要当好人不当坏人,男生读书则成龙,女生读书则成凤······这一通“家法”下来,儿子们也明白了父母的用意至深,收起自己的“好玩”心,“两耳不闻窗外事”刻苦学习。

  别人求取“育儿经”他毫不保留

  王起连深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当的合格,孩子才能成长成才。他将孩子的成长比作“种庄稼”,家长

  以理服人,便如同和风细雨,小苗定然长得茁壮。但若家长以力服人,拿棍棒教育孩子,这种蛮横的方式和狂风暴雨有何两样?地里又怎能长出好苗子呢。

  如今,五子登科的王起连成了远近闻名的“优秀家长”,前来取经的家长踏破了门槛,许多市、县的学校纷纷邀请他前去传授“教子经”。对此,王起连一一应下,每次授课前都认真梳理思路,总结经验,生怕有一点讲不到位,让家长、孩子们听得不明白,但辛苦授课的他却从来没收过家长们的一分钱,只因他懂得父母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苦心,他想看着更多的孩子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通过刻苦学习,改变命运,飞向自己的广阔天地,创造可期的美好未来。

  现在,受王起连五个儿子的影响,淇岔河这个小村庄已经出了200多个本科生,30多个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远近闻名。

初审编辑:王宗阳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