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窝”变“金窝” ——莒南县板泉镇沙窝村森兴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

2020-04-20 09:10:3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play
" />

  为实现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益,板泉镇沙窝村由村“两委”牵头,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创建合作社。沙窝村党支部不断探索经营模式,弹奏好“筹、学、建”三部曲,依托村情民情,让全民参与,让全村受益。

  森兴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接受采访

  基本情况:

  沙窝村位于板泉镇政府驻地西北4公里处,现有耕地280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2600人,中共党员81人,党支部成员4人,村委会成员2人。该合作社采取支部建社、村“两委”干部领办、农户入社的经营管理模式,流转土地52亩,投资120万元。由集体出资30万元,推动“三通两配套”,即通水、通电、通路,提供配套技术和配套销售。“两委”干部和部分村民出资90万元,入股户数为18户,主要用于购买姜种、生姜大棚种植,共建设大棚20个。

  筹—因地制宜、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党建领办合作社

  沙窝村耕地面积广,外出务工人员多,村内缺乏劳动力,在了解到我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乡村振兴新思路和镇领导牵头帮助下,村“两委”决定创办合作社,实现共同致富。通过多次开会研究和实地考察,发现村内土地为沙土地,排水通畅,不易板结,村内有河流,水源充足,利于生姜生长,同时近几年生姜市场行情较好和一些村民有种姜经验,于是支部计划种植红芽姜,打造生姜示范基地。在制定初步计划后,村“两委”和部分党员率先提出要加入合作社,为了趟出一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发挥致富堡垒作用的新路子,党员逐户给村民算经济账、长远账和对比账,通过社员的共同努力,合作社只用两三个月时间就完成注册,正式成立。

  学—学习技术、创造新优势

  外出学习种植技术

  创新是农民经济创收的灵魂。红芽姜的主要特点是成熟期早(比普通姜早三个月收获,即每年6月份可实现收获,口感清脆,粗纤维少,可以入菜。红芽姜与传统的生姜种植存在很多差异,为了实现高产量,曾多次组织“村”两委成员到安丘学习种植技术。村“两委”成员决定打破传统模式,利用现代化生物技术(黄豆、菌肥)生菌,提高生姜质量;大棚种植,提高棚内温度,缩短成熟期,实现反季节销售。为让合作社每位成员掌握现代化种植方法,党支部专门邀请技术指导员到田间地头进行逐户指导,提高社员技术能力,让全体村民共赴小康路、奏响新生活。

  建—夯实项目、健全产业发展

  建设生姜大棚、查看生姜长势

  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运行模式,把党的组织优势融入产业发展中,把党员嵌在“链条”里,发挥了合作社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目前沙窝村红芽姜长势喜人、股权分配方案完成制定,社员在棚中浇水施肥,等待6月份的收获,预计村集体增收5万元,股民(纯利润)约收益2万元/亩。为了让村民获得更多收益,村党支部计划今年底购买水肥一体化设施、安装滴灌和生姜清洗设备,将生姜深加工提上日程,实现一二三产融合;扩建大棚,吸纳更多村民入社,以点带面,增强群众对集体的认同感。

  通讯员:王升盈、卢娜、汲飞龙

初审编辑:王宗阳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