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编者按: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选派优秀干部到基层担任“第一书记”,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广大农村地区在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不掉队的有效举措。“第一”是组织给予的重任,是群众寄予的厚望,是在基层任何急、难、险、重的工作面前,责无旁贷的第一人。
大众网特别推出“实干为民促发展 乡村振兴谱新篇”——第一书记在莒南系列报道,看第一书记们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书写新的篇章。
大众网记者 刘丽 临沂报道
用“坚守”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用“奉献”践行着驻村第一书记的责任、用“行动”表达着对全体村民的关爱,他就是临沂市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支队派驻到莒南县十字路街道官坊街村的第一书记薛玉兵。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将工作沉到底,做到脚下沾泥土,底数清、情况明,是开展第一书记工作的重中之重。刚来到官坊街村的薛玉兵,就开展了“大走访、大调查”。因有的村民白天外出务工,他就晚上加班加点,上门入户开展调查摸底,详细了解村民家中情况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经常忙碌到深夜,并且将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要点、村民家中情况、村庄设施情况等都详细记录在他那本“民情日记”中。字里行间渗透着他对驻村工作的细心、对村庄升级建造的决心和对村民家庭情况的关心。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薛玉兵和村两委成员开会仔细梳理,认真研究,一项项的列举,一项项的探讨,一项项的解决。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制定乡村振兴发展目标与计划,并积极争取各项政策,努力为困难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始终把村民的急难愁盼的问题放在工作的第一位。
在前期走访调研中,薛玉兵发现村卫生室年久失修、设备陈旧、缺少床位,不能满足村民们的基础就医需求。薛玉兵及时和村委班子成员研究讨论,积极协调县卫健局,决心要把村卫生室升级改造,着力满足村民的就医需求,提高村民的就医体验。在县卫健局的大力支持下,官坊街村卫生室于2022年5月底改造完成,村民家门口的卫生室终于有了良好的医疗环境,大大提高了村民幸福感和满足感。
“薛书记给我们带来了新理念,让我们的思维和视野更加开阔,做起事来更有目标。”村委会主任王庆秀深有感触地说。官坊街村的自来水通水问题一直是个历史难题,薛玉兵结合实际情况和自然地理环境,带领驻村两委班子成员,冒着高温酷暑,深入大街小巷,认真分析研究,夜以继日研究方案,积极主动协调县水利局实施村内自来水管网科学改造。
他长期驻扎在村子里,将村民当作自己的家人,91多岁的老党员程学荣耳朵不太好、血压偏高,行动不便,需长期服药,薛玉兵隔三差五上门嘘寒问暖,有时还自己掏钱买药送到老人家里。“说实话,就是自己的儿女,也没他这么尽心尽力。”程学荣满怀感激地说。
面对村两委办公楼及楼内设施年久失修、便民服务设施残缺陈旧、村内没有文化公园等问题,薛玉兵积极协调资金90万元,用于村庄内办公楼维修提升,办公设施和工作环境优化,为村庄修建一处文化公园,官坊街村的精神文化、党建工作、便民服务迈上新台阶。
薛玉兵在用真心真情做好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大力推进产业帮扶。他积极协助村两委班子争取上级政策,引进项目、资金和企业,帮扶困难户就业。为推动本地榛子绿色产业发展,他积极协调流转土地百余亩,协助引进临沂市榛黄金科技有限公司在官坊街村落户,从事榛子深加工项目,总投资1.5亿元。
一颗红心在,更是为民心。作为帮扶点的驻村干部,薛玉兵立足民生实事,贴近群众生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官坊街村从一个集体收入低、基础设施差的薄弱村,变成一个基础设施健全、产业发展好、村民生活有盼头的希望村。如今,村“两委”士气更高,干劲更足,人心更聚,村民们也踏上了一条兴盛之路、幸福之路、致富之路。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