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临沂4月21日讯 (见习记者 李秀才 通讯员 张栋)近年来,兰陵县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推行农村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将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实现“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等目标,为全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持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集约化经营,搭建农业发展新平台
“今年很多地方的果蔬因疫情影响卖得不好,但俺们村有合作社就不怕了。”提起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兰陵县大仲村镇兰凤窝村党支部书记宋加递自豪地说。
兰凤窝村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通过与泉海果蔬购销公司签订统购统销合同,大大提高了社员收入,降低了市场风险,预计每个大棚将为村民带来3-5万元收益。同时,合作社利用“惠农贷”等富民政策资金,依托市级专项扶贫资金115万元,带动兰凤窝及周边3个村的104户贫困户,每年每户平均增收774元。
自兰陵县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开展以来,以兰凤窝村为代表的基层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村民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多种形式入股,通过整合分散的农户、土地流转等方式,化零为整、抱团发展,形成一个新型发展平台。通过发展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一方面打破本地产业壁垒,与外部市场联通,形成品牌效应;另一方面能充分利用各项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合作社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
提质增效,打造优质高效特色农业
“俺们村引进了新大棚,产量更高了,还能节省土地,村民收益增加了,下地干活积极性更高了。”兰陵县长城镇芦塘村党支部书记徐士强高兴地说。
农业生产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党组织引领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对提高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兰陵县长城镇芦塘村自2009年开始种植草莓,最初是群众自发种植,以小弓棚为主,基地规模小、标准低、没有总体规划。经村党支部多方协调努力,成立兰陵县芦媄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
2019年,在合作社推动下,芦塘村草莓基地改造大型钢结构拱棚36个,占地面积122.8亩,推动草莓种植规模化、管理标准化、技术服务科学化。新棚体安全性、采光度、保温性全面提高,产量由原来每亩3000斤增至5000斤,草莓提前上市,社员每亩收益增加6000元。
“双增”并举,跑出经济增收“加速度”
“多亏了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既能增加村集体的收入,也能让俺们村的老百姓有了盼头,特别是村里的一些贫困户,能够依靠合作社带动增加收入,解决了村里发展的一个大难题。”庄坞镇大城子村党支部书记颜世标感慨道。
大城子村党支部领创办的春源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与山东垦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10年协议,建造27个日光温室棚,通过“公司下订单—合作社种植生产—公司产品产业回收—按产量给予报酬”的形式,每个温室棚年收益保底4万元。
兰陵县芦柞镇圩子村锦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菊花销售采取订单收购的形式,确保社员收益和村集体收入稳定实现。截至目前,已建成温室大棚44座,预计2020年村集体年增收20余万元。
兰陵县通过发展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直接发挥党组织在引领经济发展方面的示范作用,立足本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达到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的效果。截至目前,全县审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416家,已注册330家,社员总数167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