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抓好产业扶贫 提升脱贫“成色”

2020-11-04 14:27: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林鹏 冯磊 孔维克
play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林鹏 通讯员 冯磊 孔维克临沂报道

  产业扶贫既是促进贫困人口较快增收达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兰陵县坚持将产业扶贫摆在脱贫攻坚的突出位置,确保扶贫项目资产稳运营、可持续、长收益。

  在大仲村镇团结村扶贫车间,十多位村民正忙着加工防水棉服,呈现出一片忙碌的景象。其中代宝花和陈贵春为团结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车间工作快两年了,这里成就了她们在家门口就业。

  “从这扶贫车间上班两年多了,在这里干活很方便,很近,去种地也很方便,来回在这里也自由,每个月两千来块钱,生活上也有保障。”大仲村镇团结村村民代宝花说。

  通过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把贫困户有机纳入到产业发展中,不仅让贫困户分享到产业发展成果,拓宽了增收渠道,更极大推动了稳定脱贫的实现。

  “做这些衣服吧,都是按计件的,也怪方便,有时间就来做,家里有要紧的事就回家干活,扶贫的给的机器也怪好,一个月也挣两三千,对家庭都很有帮助。”大仲村镇团结村村民陈贵春边说。

  据了解,大仲村镇团结村扶贫车间项目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34人。项目的年收益率为7%,收益资金为0.7万元,所得收益用于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大仲村镇人大副主席李腾介绍:“我们大仲村镇2016年至2020年,累计建设扶贫项目15个,主要有扶贫生产路、光伏项目、扶贫大棚和扶贫车间项目,我们现在看到的团结村扶贫车间项目是我们镇2019年建设的扶贫项目,累计使用扶贫资金10万元建设而成,项目主要是用于服装的生产和加工,采用订单销售的模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保证扶贫项目的有序正常运营。”

  产业扶贫的关键点在于要在分析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环境容量、新型主体带动能力和产业覆盖面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从而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同样是扶贫项目的“印象兰陵”,依托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建设,整合利用卞庄街道等12个乡镇2018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053万元,实际使用5260余万元。项目2019年10月投入使用,共建设礼宾楼、民俗区、村史馆,小吃区、百货区等功能区域。

  “印象兰陵”项目建成后委托兰陵县新天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运营,采取“旅游+”模式,融入“夜经济”因素,在吸纳就业的同时引导群众转变消费观念,已累计产生扶贫收益1249余万元,惠及6593个贫困户、11281名贫困人口,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脱贫攻坚以来,兰陵县始终紧密结合实际,突出产业特色,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2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03个,实现帮扶带动贫困户19599户、33781人增收,户均年增收700元以上,实现重点村产业扶贫项目帮扶全覆盖,贫困人口帮扶覆盖率达98%以上。

  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兰陵县在四个方面下足功夫,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健康发展。

  “扶贫工作中,一是因地制宜选项目,推动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项目有效衔接。二是规范有序建项目,保障扶贫项目推进快速、程序合规、质量合格。三是强化措施管项目,严格落实“四权分置”,确保扶贫资产有人管、管的好、管长久。四是完善项目收益分配机制,重点帮扶贫困户增收,增加村集体收入,提供项目带动就业,真正实现扶贫项目“造血”功能,实现贫困群众物质和精神层面双“脱贫”。 ”兰陵县扶贫办副主任张文慧说。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秦立铭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