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临港区:倾情调解化民忧

2018-09-14 09:57: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志泉
play
" />

  提起鲁守恩,临沂临港区壮岗新城社区的居民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被称作社区的好大哥,邻里的好帮手,居民对他的评价就是热心、真诚、善良。工作中的他是一位社区调解员,哪里需要他,他就去哪里,从不叫苦叫累。

  鲁守恩原任临沂临港区壮岗镇鲁家乔旺村支部副书记,2002年退休。1998年在村里就担负起了调解员的工作,他这一干就是20年,在这期间,他尽全力维护着村里和谐稳定的局面。20年来,他用一双铁打般的脚板,行走于乡村邻里之间,为民“说事”、解忧,用真心做事,用真情化人。

  “我在当村支部副书记时就开始做调解工作了,退休后,还是想着得继续为社区居民服务。”鲁守恩一直坚持着义务为居民调解矛盾纠纷。

  由于鲁守恩在村里工作时间长,大伙儿一致认为他处事公、业务精、熟悉当地情况,很多群众点名道姓要他主持调解纠纷。遇到这种情况,无论他有多忙,只要群众找到他,他从不推诿,热情接待当事人,总能使双方当事人满意而归。

  2002年,村里两个村民因为田间地头一棵大树而闹起了纠纷,一方坚持田间地头是他们家的,另一方坚持树是自己种的就归属于自己,大树砍伐后,种树一方继续在地头上种下树苗,另一方就将树苗拔掉,来来回回折腾好几次,双方为此争吵不断,大动肝火。得知此事的鲁守恩迅速赶到现场查看情况,并安抚双方情绪,通过分别做工作,最终使得矛盾双方达成和解,化解了一场纠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百姓对于人民调解工作的态度也从“不清不楚”转变到“十分认可”。鲁守恩告诉记者:“刚刚工作的时候,老百姓们不是很了解人民调解工作,只是抱着一种了事的态度来寻求调解。自从《人民调解法》颁布以来,调解工作开始有法可依,群众对于调解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为大部分群众都不愿意打官司,打官司成本高,所以更倾向调解。”

  2007年,村里两户邻居因为借用的一把锤子无故丢失而引发矛盾,进而计较起来双方多年来互相义务帮忙的费用,越计较火气越大,甚至出手推搡,而一方因为自己脚底踏空摔破额头,坚持要求对方赔偿各种费用总计四千元,如若不同意就走司法程序,打官司,而另一方希望通过调解来解决。为了防止纠纷矛盾激化,鲁守恩多次组织调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双方达成谅解并做出合理赔偿。事件的圆满解决,不仅使双方避免对簿公堂,也省下了诸多司法费用,让当事人双方重新成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好邻居。

  虽然鲁守恩在工作中扮演一个“和事佬”的角色,可是二十年来调解员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咸他也可谓皆尝遍。一般上报到鲁守恩这的都是疑难又棘手的案件,亲朋好友调解不了,村委会也处理不了。而棘手的纠纷又伴随着群众情绪的激烈化,在调解过程中他被火冒三丈的当事人骂过,但是这位憨厚的老大哥选择了把苦往肚里咽。

  2017年底,社区里一位老大姐找到了鲁守恩,她的丈夫早早就去世了,家中还有三女一儿,她婆婆的老房子当初是她丈夫出资盖起来的,如今面临拆迁,婆婆家中还有两个儿子,她也想获取部分房屋拆迁补偿,婆婆的儿子怎么都不同意,双方多次争执,希望鲁守恩能够从中调解。得知情况后,鲁守恩多次入户做双方工作,一开始其中一方甚至谩骂鲁守恩,说他得到另一方好处了,为其争取利益,受到误解的鲁守恩,将苦自己咽下,继续想方设法进行劝解,最终制定出令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使得此次纠纷圆满解决。

  鲁守恩在人民调解员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责、兢兢业业,尽全力维护社区和谐稳定,受到了党委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截至目前,共调解各类纠纷140余起,受理的民间纠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8%以上,没有发生过因调解不及时或调解不力引起矛盾激化,他多次被授予“最佳调解员”等荣誉称号。

  鲁家乔旺村党支部书记鲁守堂说:“我们社区工作者都应该以鲁守恩为榜样,向他学习,学习他‘不怕磨破嘴,甘愿跑断腿’的调解精神,学习他热心助人、和谐邻里的高尚品德,只有这样,我们的社区才能调顺民心、调出和谐。”“或许我就是这样闲不住吧,只要社区需要我,我就会坚持下去,发挥自己的余热,尽我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更多的人,让我们社区居民关系更加融洽,生活更加美好。”鲁守恩告诉记者。(通讯员 王志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