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临港区:再创富民新产业

2018-06-20 09:14: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play
" />

非洲菊

  在临沂临港,哪里有农民哪里就有富民产业,樱桃、蓝莓、绿茶、油桃、红提……特色农业成为临沂临港区的靓丽名片。现如今,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响彻全区,农民的产业之路也越走越宽。坪上镇徐家老窝村村民段为军,通过“搭乘”转型升级的“快车”,实现了从养貂大户到种花高手的华丽转变。

  在段为军的鲜切花大棚里,十多种颜色的非洲菊争奇斗艳,自顾地吐露着芬芳,段为军和妻子潘金香穿梭在花丛间,忙着摘花装车。谁能想到,眼前这个浑身沾满花香气儿的花农,一年前还是个“水貂养殖专业户”。“以前我们徐家老窝村家家户户养水貂、搞养殖,一开始是挺挣钱,可是慢慢的这一行就不景气了。”段为军告诉记者,养貂这一行他干了二十多年,规模最大的时候达到了四千头,“这几年,貂皮市场慢慢饱和了,再加上现在人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貂制品不太受欢迎了。”貂的销量慢慢减少,养殖户的收入也逐渐减少,养殖产业遇到了瓶颈,段为军开始思量下一步该如何走。


  还没等段为军想出办法,又一层阻力摆到了他的面前--2017年,临沂临港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地推进,在按照环保要求整治养殖污染的过程中,各村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水貂养殖成为重点整治的对象。“环境整治工作开始以后,村两委干部天天给我做工作,让我关闭养殖场,想到养殖市场已经不景气了,再加上养殖确实对水和空气造成很严重的污染,索性我就把养殖场关闭了。”面对产业困境,段为军毅然决定快刀斩乱麻,重新再找致富路子。

  思想上转过弯的段为军关了自家的水貂养殖场,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向鲜切花产业转产。可就在他忙着进料建大棚种花的时候,妻子潘金香却不乐意了:“我们从没接触过鲜花种植,不了解市场需求,更不知道该往哪卖,就这样贸贸然的投钱建大棚,我总觉得不放心。”考虑到潘金香的顾虑切合实际,村两委便出面与花卉销售公司确定“三包一保”的管理模式,给段为军吃了一颗“定心丸”。“从建棚到种苗都有专业人员给我们指导,花切下来就有专门的批发商过来用车拉走,我们只管把花种好,其他的什么都不用担心。”靠着“包种苗、包技术、包销售、保收入”的好政策,段为军顺利地走上了转产鲜花的致富路。

  2017年,段为军投入19万元建了一个占地四亩的大棚,种上了非洲菊,“种一批花苗能开好几年,这期间每隔三天就能切一批花,旺季的时候20枝花能卖十五六块,淡季的时候卖两三块,一亩花棚一年能收入四万多元,我这四亩地的花一年时间就能把建大棚的钱收回来。”忙着摘花的潘金香已经彻底打消了自己的顾虑,“卖花一年我终于体会到了种花的好处,因为有大棚,所以鲜花的生长受气候的影响很小,可以说是旱涝保收。”

  眼看着段为军的鲜花大棚挣钱了,徐家老窝村的村民们纷纷关闭了自家的养殖场加入了建大棚的队伍,在段为军的带领下,短短时间内就有10多户原畜禽养殖户转行当起了种花农。如今,村里的鲜切花大棚建设面积接近30余亩,年收益近百万。“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养花卖花,比养殖干净,比出门打工省心!”村民徐添彩高兴地说。

  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农民想要真正致富、农村想要真正变美,根本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美带动事业美,以事业美支撑乡村美,以乡村美促使农民富……段为军是临沂临港区农民成功转产的一个缩影,面对产业困境,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通过转型升级开拓致富路,相信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工作的推动下,这条路会越走越顺利、越来越通畅。(庄倩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