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临港区:黄土地上崛起绿色宜居城

2018-10-29 09:03: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昌迎
play
" />

  近几年,临沂临港区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提升“人的城镇化”水平,全面加强规划建设管理,打造山水城乡特色,真正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走出了农民就业城镇化、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化、生活服务社区化、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临港从4个乡镇、150个行政村的纯农业区域,蜕变为一座现代化的生态宜居滨海城市。

  传承:高起点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

  秉承高点定位、顶层设计的原则,从产城升级、交通促进、空间优化、文旅提质、乡村振兴等五个方面确定城镇性质和规模,科学定位城镇职能,划定发展边界,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结构布局。确定了鲁南临港产业高地,临日都市区的副中心城市,临沂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和新的增长极的城市性质。构建中心城区、镇驻地、新型社区有机相连的城镇规划体系。新编制《临港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化工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临港区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临港区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清洁供暖专项规划》,《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8-2035)》修编已基本完成。

  全区形成了“北休闲、中服务、南产业”的发展格局和“一轴三带,两核三区九片”的城镇空间结构。由新区总体规划、镇规划、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组成的城镇规划体系,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方向。2017年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1.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4%,三年提高了近30%。

  建立多规合一管控体系,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体现经济、生态、宜居三大功能共生,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规划监督管理,健全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专家审查制度,加强规划设计方案论证、审查环节技术把关,推进规划科学民主决策。建立以控规为法定依据的规划管理机制,严格规划调整程序,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治理,确保规划不走样。

  蝶变:高标准建设,增强城镇载体功能

  城乡统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区道路主框架基本形成。全区新建、改造主次道路400公里,通车里程390公里,新增桥梁50多座。现有道路绿地面积500万平方米,公园绿地200万平方米。实行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今年上半年新完成城区道路等绿化50万平方米,完成化工园区绿化20万平方米。完成壮岗新城社区、团林新城社区绿化16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鲁南高铁2019年竣工通车,岚罗高速开工建设,国道G518正在前期设计,临港铁路专用线已获省厅批复。园区“四供两排”设施完备,力促九通一平,上半年新完成冶金园区、循环园区给水管网25公里,已通水。1.2万吨大山水厂、2万吨生活污水处理厂、2万吨工业污水处理厂和8万吨锦龙潭水厂投入运行,铺设供水及污水管网80千米,生活污水处理率95%。建成天然气输配站,形成了年供应液化气1500吨、天然气1亿立方的供气能力。燃气管网200余公里,日供气3万立方米,民用燃气用户发展到13870户,公用燃气44户。清洁新能源供暖顺利推进,总建筑面积350万㎡,采用“中深层地热能、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技术”,今年将实现供暖200万平方米。投资27亿元,启动了大水网、大生态工程。保障城区供水、工农业用水,把临港打造成为一座山清水秀、岸绿景美的滨海城市。

  建现代都市,完善公共服务。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城市发展模式,确保城市建设和发展充分体现节水、节能、节地、节材、清洁、环保、循环利用的要求,实现城市持续发展。树立特色、品位理念,城市建筑在突出特色上下功夫,让山增秀色,让水添灵气。城市公共服务、就业、教育、卫生、生态、文化等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商务企业发展中心、临港一中、实验中学、青年小学、区人民医院、社会福利中心、城市综合体、房地产开发、旅游酒店、文体广场、城市湿地公园、公交车站等一大批城市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从无到有。

  “洗脚进城”,加快人的城镇化。社区建设与土地增减挂钩、棚户区改造相结合,充分征求群众意愿,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扎实做好民房信息采集、张榜公示、协议签订、交房标准、楼房分配、搬迁入住、拆除复垦等各个环节,抓好质量安全、工期、成本三大控制。上半年全区在建住宅项目8个,开发面积76.3万㎡,投资19.9亿元。棚户区改造3个社区3254套,项目前期手续已完成;团林新城二期、三期、壮岗新城二期土地共批回246亩;协议签订率达到90%以上;团林新城二期、三期2441套已开工建设,壮岗新城二期已挂网招标,近期将开工建设。通过新型城镇化转换成存量土地5000余亩。配齐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实施饮水清洁、气上楼、水治污、暖入户、环卫保洁市场化物业化“五项工程”。通过实施产城融合,人口有序集聚,3万多居民进城上楼。形成大产业、大功能、大人群集聚态势,为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核心城区面积达11.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6.8万人。朱芦镇被评为市级园林小城镇,大山社区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区。在中国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上,临港区获评“中国宜居城镇”荣誉称号。厉家寨村荣获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提名奖”、全国“美丽乡村示范基地”称号。

  创新:高效能管理,探索建立新型城市建设管理体制

  创新资金筹措机制。做活“人、钱、地”文章,建立“政府主导、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城建投融资体制,广开城建资金筹措渠道。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发挥资产运营公司主力作用,盘活存量资产,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商业银行贷款。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等领域。综合运用土地出让、项目代建制、BOT、BOOT等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保证了每年城建投资稳定在7亿元以上。

  推进农村人口转移。着力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安居、子女就学、社会保障、户籍等突出问题,逐步使进城落户农民真正变成市民。坚持就业为本,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充分就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积极创造公益性就业岗位,努力扩大就业容量,促进农民就近就业,每年建筑和绿化用工达3万人次。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鼓励进城农民采取转包、出租等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取消“二元制”户口管理模式,推行按居住地登记的户籍管理制度。以人为本,新修订拆迁安置补助标准,2018年共完成60个项目地上附着物评估核实,落实补偿资金4535万元。提高拆迁安置透明度,确保拆迁户的合法利益,营造风清气顺的大环境。

  创新社会管理。建立责任明确、分工合理、运转高效、监管有力的城镇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实施城镇建设扁平化管理模式,由区规划建设局或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直接负责社区建设管理,进一步减少中间层级、缩短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能,使区党工委、管委会对社区的管理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信息化、智能化,扩大管理涵盖面,消除管理盲点和死角。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创新管理手段,全面提高市政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卫、社区治安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强城镇容貌环境综合整治,落实“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模式,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积极推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美化水平。

  今天,面对临日都市区和临沂市东向战略发展的大好机遇,临沂临港区坚决负起使命担当,以“临沂市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新的增长极”为目标,正在“厉家寨精神传承地、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区、生态文旅发展示范区、区域合作发展典范区”道路上越走越宽广。(通讯员 刘昌迎)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