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静
在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托格拉克麻扎村的一所学校内,当地学生用国画作品表达对支教老师的喜爱(7月19日摄)。
7月31日,17名来自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在和田、喀什地区完成了为期11天的支教活动,踏上归途。不过,他们绘在托格拉克麻扎村墙壁上的海浪礁石、栈桥沙滩,不仅亮丽了沙漠村庄,还把一段大海与沙漠的故事留存下来。
新华社发(支教团队提供)
在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巴夏克其村,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学生在墙上绘制《天山四季图》(7月21日摄)。 新华社发(支教团队提供)
在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巴仁乡的一所学校内,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学生徐宣(左)在教孩子们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皮影(7月24日摄)。 新华社发(支教团队提供)
在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库提热木村村委幼儿园内,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支教学生在幼儿园墙壁上绘制大海的画面(7月15日摄)。 新华社发(支教团队提供)
拼版照片:左图为在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英吾斯塘村,老人如则麦麦提听闻支教学生将返回,特意剥了核桃,要学生们带着上路(7月31日摄);右图为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学生周文宇绘制的如则麦麦提的肖像速写(7月23日摄)。新华社发(支教团队提供)
这是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在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托格拉克麻扎村的墙壁上绘制的《青岛海景图》局部(2017年7月17日摄)。这幅作品用时两年完成。 新华社发(支教团队提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