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临沂大学频道>热门话题

教育界追思邵逸夫先生:但有读书声 即有逸夫楼

2014年02月28日 15:16 作者: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一代慈善巨子邵逸夫先生于2014年1月7日驾鹤西去,享年107岁。2月21日,教育部、光明日报社共同举办教育界缅怀邵逸夫先生座谈会,来自全国多地的曾得沐逸夫先生无私捐助的项目代表齐聚北京,共同追忆邵老爱国重教的善行义举和大爱无疆的精神力量,以及邵逸夫基金赠款项目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现将代表发言摘登于此。
        一代慈善巨子邵逸夫先生于2014年1月7日驾鹤西去,享年107岁。2月21日,教育部、光明日报社共同举办教育界缅怀邵逸夫先生座谈会,来自全国多地的曾得沐逸夫先生无私捐助的项目代表齐聚北京,共同追忆邵老爱国重教的善行义举和大爱无疆的精神力量,以及邵逸夫基金赠款项目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现将代表发言摘登于此。
      报国力行 达济天下
      我开始了解逸夫先生,还是在北大工作时的二十多年前。从20世纪80年代北大的法学楼、地学楼到20世纪90年代理科教学楼群的建设,先生都倾注心血,鼎力支持,前后共给予了4200多万元人民币的捐助,使北大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其间,北大常派代表团前往香港看望逸夫先生,我也是其中成员,印象较深的是北大百年校庆之后的两次。每次,先生再忙,都放下案头工作,热情接待,认真听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设想,先生话语不多,如“突出重点,加强前沿学科建设”,句句切中要害。2009年我到教育部工作后,又担任了邵逸夫基金赠款项目协调委员会主席,更是直接参与了先生在内地教育事业赠款项目的管理与服务,这也使我有更多机会深入了解和认识先生以及他倾注毕生心血的邵逸夫基金赠款项目。
      勤俭低调,平易近人,这是大家对先生的共同印象。早年到访内地,当地安排他住宿高档酒店,他去看了后说,房间很好,感谢给予他的好意,但太贵了,还是住别的地方吧。邵夫人曾讲道,邵先生家里没什么东西,抽屉里都是空的,平时吃什么穿什么,是佣人决定,他从不挑剔。但对于孩子,对于教育和医疗,对于民生和公益,他则慷慨无私。
      先生离我们而去了,但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的一座座“逸夫楼”仍“面带着微笑”矗立在那里,它既是我们怀念先生的载体,又是先生不朽的丰碑!先生驾鹤西去了,但浩瀚宇宙中的那颗“邵逸夫星”仍在闪耀明亮的星光。(教育部副部长郝平:)
      草原人民深切缅怀邵先生
      1991年,邵先生首次到内蒙古,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参观考察海拉尔师专(呼伦贝尔学院前身)和部分中小学校,之后又不辞辛劳赶到呼和浩特市,出席内蒙古大学逸夫楼的剪彩仪式。之后,一座又一座“逸夫楼”“逸夫学校”在内蒙古各地拔地而起。截至目前,邵先生先后16次向内蒙古地区捐赠善款,总额达1.37亿元港币,全区有逸夫学校104所。
      邵先生离世后,自治区教育厅第一时间发出唁电,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学生自发到“逸夫楼”留影;内蒙古民族大学的物业工人自发把学校“逸夫楼”打扫干净,他们动情地说“邵老先生走了,但他的恩情我们不会忘记,把这里打扫干净就是要让邵老先生的在天之灵知道我们永远怀念他、感谢他”。(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奇锦玉)
    (初审编辑:徐传文   责任编辑:刘春暖)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