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愿景,古色情怀——朱村见闻

2022-01-12 16:17: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雨欣
play

  沂蒙乡村依山而落,傍水而居,孕育出的文化如养育着这片土地的蒙山一般绵延至四方土地,沂水一般缓缓流动至巷尾街头。千年的历史在记忆中永存,红色的基因在血液里流淌。沂蒙乡村从红色沃土中汲取文化养分,涵养精神力量,绽放时代风采。在神圣的土地上续写红色的故事,讲述绿色的愿景,诉说古色的情怀。

  朱村位于临沭县西南部的曹庄镇境内,是“枪声就是命令”的诞生地。据朱村王氏谱牒表述:朱村“襟洪沟而带沭流,依岌峰而绕湖水,屏障苍翠,藩篱马陵,吉人吉地也”。抗日战争时期,它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沭河防线上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是军民团结抗战的坚强堡垒,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红色历史。

  村内现保留有临沭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老四团团部旧址、抗日小学等多处红色革命遗址,另建有玄武庙和王氏祠堂等庙祠建筑。

  朱村依托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唤醒了这片土地上的“红色记忆”,使老区发展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既显示出朱甍碧瓦的“颜值”,又表现出潜力无限的“价值”。

  整个村落古朴典雅,至今依然保留着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是目前鲁东南一带唯一一处规模较大、影响甚广、保留较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

  “朱黄参笔墨,照映灯花红。”在朱村红色书画院,我们采访到了院长陈策。他毕业于临沂大学,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有多幅作品悬挂在“朱村抗日烈士纪念馆”“临沂大学教授楼”等。古色古香古韵的明清古民居建筑就是他画作主要关注的对象。

  他说,朱村有着悠久的红色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近几年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和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其变化发展有目共睹,未来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笔墨留香,定格了美丽乡村印象;书画怡人,描绘了美好生活图景。

  柳编是山东临沭县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在临沭县已有1400年的传承历史。朱村在保护和传承这门传统手工艺的同时积极创新,建立柳编活态商贸街区,以柳编制品加工为中心,打造农业文旅融合示范点。让这项有着千年文化积淀的非遗技艺在传承与创新中“柳”住传统手艺韵味,“编”织发展致富新路,推动朱村经济不断向好发展。

  如今,朱村突出“沂沭水乡、千年朱村”主题,以沂蒙精神为内核,以传统村落为载体,以红色文化为主、历史文化和水乡文化为辅,发挥“革命老区、江北水村、柳编之乡、文化村落、非遗传承、风景名胜”六大品牌效益,完善了朱村游客中心、特色民宿等旅游配套设施,成功创建了“山东省旅游特色村”。

  “一心五馆”、“四街五巷”等无不透露红色文化的气息,“枪声就是命令”雕塑、“朱村抗日战斗纪念碑”等无不显示历史底蕴的符号。朱村先后荣获全国传统古村落、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真正做到了“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真正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成为革命老区人民幸福生活样板、山东传统村落保护样板、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区。

  乡村振兴不只是物质的风景,更是心灵的旅程,真正的变化在于人外在的状态和精神,内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文化就是乡村的“精气神”,是从生活里流淌出来的,是人们骨子里的印记。乡村就如同人一般,我们可以抚摸它或平滑或粗糙的皮肤,触碰它或健壮或嶙峋的骨干,但却必须真正认真且深入地感受骨子里流淌着的温热的东西,感受跳动着的脉搏,才能感受到一个乡村的文化活力与魅力,深度与温度。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在血脉和文脉的传承中发掘永远保持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基因,需要在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激活文化的时代密码,同时也要具有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临沂大学传媒学院王雨欣2021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视觉影像中的沂蒙乡村文化记忆传承与创新》(编号202110452030)田野调查成果)

初审编辑:李洪鹏

责任编辑:孙贵坤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