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临沂公益>爱心视界

孙其进“白手起家”扎根乡村科技教育十二载

2014年08月05日 15:03:00 作者: 来源:沂蒙晚报
3日上午,在罗庄区高都小学科技楼材料室,记者见到了正在整理器材的孙其进老师。“这些东西可一样不能少,学生们制作航模或其他小发明都用得到。”虽说是暑假,但孙其进几乎每天都到学校整理器材。有时也有家住学校附近的学生,来学校缠着他制作航模。
      3日上午,在罗庄区高都小学科技楼材料室,记者见到了正在整理器材的孙其进老师。“这些东西可一样不能少,学生们制作航模或其他小发明都用得到。”虽说是暑假,但孙其进几乎每天都到学校整理器材。有时也有家住学校附近的学生,来学校缠着他制作航模。
      看着孩子们制作着航模,孙其进感慨:这就是他想要给农村孩子的。2001年,孙其进还是高都小学教导主任。一次偶然机会,孙其进在上海第一次观摩了校园航模科技活动。“孩子们发明的一架架飞机模型,和一张张快乐的面孔,触动了我。我几个晚上难以入睡,同一片蓝天下,为啥农村孩子不能享受到科技教育?”孙其进坦言,这个问题让他在焦急中备受煎熬。
      “农村娃不是不聪明,而是没人教。决不能让娃在科技教育起跑线上输给城里孩子。”经过深思熟虑,2002年9月,孙其进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辞掉学校教导主任职务,腾出所有精力专门从事科技教育工作。
      从学校中层干部变成一名普通教师,孙其进坦言,他从未后悔。“当时最缺的就是间像样的科学工作室。学校没经费,都得自己准备。”孙其进笑道:“幸亏父亲是个木匠,小锤子、小钢锯等工具家里都有。”为了筹建工作室,他从当初仅有的1000元月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购买工具。有时,一些工具在市面上买不到,他就花钱请人自制。短短一年时间,先后投入5000多元,这可接近他半年的工资。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间谈不上高标准但称得上高质量的农村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就在孙其进节衣缩食中建立了。2003年,在学校资金紧张情况下,孙其进与妻子商量后,将准备建房的一万元钱全部拿出购买了近千部光盘视频资料,建立了临沂市首个科学多媒体资料库。从此,学生们在视觉上有了直观的科学体验。
      罗庄区高都小学科技教师孙其进原是学校教导主任。一次外出参观,他萌生了发展农村科技教育的想法。经过深思熟虑,他辞去了教导主任职务,当上了科技教师。从开始所 有 人 的 不 理解、不支持、看不起,到所有人刮目相看。孙其进让农村娃享受到比城里更好的科技教育,实践了当初的诺言。
      如今,孙其进虽已过“知天命”之年,却依旧战斗在农村科技教育第一线,用他的话说,今后每个十年,都会走在农村科技教育的路上。
      天道酬勤:和孩子们一起观察上千个鸟巢,论文获国家一等奖
      农村娃学科技,这让家长一时难以接受。“为了让家长了解科技的重要性,我骑自行车挨家挨户动员。”孙其进的坚持,换来了一个由十几个孩子组成的科技兴趣班。
      2003年底,孙其进带我市唯一一支航模比赛队到省里参加“飞向北京——— 省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回想当时的情形,孙其进仍记忆犹新。“我们器材落后,航模都是学生自己找材料制作的,而其他参赛队的航模动辄3000多元。参赛的队伍都来自城市,就咱们是农村的,别人看不起,有的还问‘你们也来参加比赛?’”然而,孙其进带领的农村队却斩获奖牌数最多,令其他队伍大吃一惊,赛后,纷纷向这位农村科技教师“取经”。也就在这次比赛后,学生家长们转变了看法,只要孩子有兴趣,就送到孙其进老师的科技班学习。
      走具有农村特色的科技教育路,是孙其进所坚持的。“农村没有钱,设备差,但我们训练时间长,并珍惜每次训练机会,我们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这句话是 2003年底,孙其进参加山东省航模比赛时,对参赛队员说的一句话。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付出。这些年来,孙其进带领孩子们走遍了临沂的山山水水,每次外出训练,他总是提前一天到训练场地走一遍,确保安全,而更多时候是他挨个背起孩子越过险山,趟过急流。农村学生家长农活多,训练结束后,不能及时接送孩子,他就骑着自行车一个一个地往家里送。
      有一年暑假,孙其进带着学生仔细观察了上千个鸟巢。经过半年多调查研究,学生们的《鸟类筑巢与树木类型》研究论文获得了教育部、环保部、中国科协联合举办的科技竞赛一等奖。天道酬勤,这些年来,孙其进的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级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单项奖800多项,团体奖27项,许多项目达到国家级水平。
      如今,农村娃学科技在孙其进所在的学校已不是梦。从最初一个航模班十几人,到现在的科技创新班、农科研究班、电子创新班、无线电测向班,每个班都达到30余人,孙其进与他的徒弟张老师,一起勇往直前。
      躬耕不止:拒市区名校“橄榄枝”,今后仍会走在农村科技教育路上
      今年53岁的孙其进依旧忘我地工作在农村科技教育第一线。“孙老师这个人很犟、追求完美,他认准的事就会一定把它干好。”高都小学副校长顾召平是孙其进的老同事,他的一句话道出了孙其进的性格和对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付出。
      “家人起初也不理解,但看到我很执着也很支持。”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得有一桶水。为了把科技知识传授给学生,他自学了高中和大学所有理工科课程。他还制定了自己的阅读计划,在书桌上放置一个“存书罐”,每读过一本书,就放一张纸条在里面。十余年来,他的“存书罐”已放满了十几个,阅读过的科技教育书籍超过了一千本。此外,他每天都坚持跑步,为的是在外训练时体能能跟上学生。
      孙其进带出的科技班学生,不仅发明创造所向披靡,学习成绩也从未落下。“在科技兴趣班的学生,我都跟他们文化课老师了解其学习情况,训练之余有针对性辅导他们功课。”孙其进说。
        乡镇学校也能出这么优秀的科技教育老师,为此经常有市、区知名学校向孙其进伸出“橄榄枝”。面对邀请,他一次一次放弃外调进城机会,“科技教育是农村孩子的短板,我应该为他们补上这块短板。”孙其进认为,农村娃更需要他。“平时时间宽裕,我也到市科技馆做义务科技志愿者。已经干了十几年农村科技教育,我离不开农村科技教育,孩子们也更需要它。今后我依旧会走在这条路上,帮更多农村娃实现梦想……”看着孩子们求知若渴、清纯质朴的眼睛,孙其进更坚定了自己的方向。   (xmm)
    (初审编辑:徐传文   责任编辑:王萍)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