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沂蒙山下的就业扶贫赞歌-临沂市人社局精准扶贫纪实

2016-09-14 15:23: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金川

 

 

  巍巍沂蒙山,叠翠生秀;滔滔沂河水,碧波荡漾。八百里沂蒙山是一片令人自豪向往的红色沃土。昨天,在这片红色沃土上,经过全市民众的共同努力,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率先整体脱贫,同时又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小康。今天,按照省定扶贫标准,全市仍有贫困人口44.2万,占全省的六分之一,其中在劳动年龄内的有12.2万余人,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1.1万余人,这些人能否如期脱贫直接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市里全力打响了精准扶贫这场新时期的孟良崮战役。面对劳动年龄内的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市人社部门闻令而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依据分工,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以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强化造血功能,将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捆在一起,多点发力,强力推进,狠抓落实,取得了丰硕成果。

  “扶贫车间”硕果累累

  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愿望为什么成为贫困人口?带着这个疑问,人社部门的同志们认真组织了调研,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贫困人口,一是由于家中有老人、病人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照顾,导致他们无法走出家门实现就业脱贫;二是一些年龄偏大的妇女,要在家照顾孩子,照顾家庭,不方便到外地就业;三是另有一部分人员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不能长时间在外就业,他们的贫困纯是被拖累的。受主客观因素制约,让这部分人脱贫是一个大难题,人社部门从分析致贫原因入手,认真研究切实可行的对策,下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他们在外出考察,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就业岗位送到贫困人口的村甚至户,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脱贫,放在以前这是想也不敢想的,因为困难矛盾太多,提出这个想法就是天方夜谭。

  在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居建造扶贫车间,让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人口,足不出村,甚至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脱贫。为了调动各级打造扶贫车间的积极性,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市人社局筹集20万元,在郯城县关庙村打造了一处扶贫车间,主要利用当地水稻种植业发达,稻草较多利用不合理,附加值低的现实,开展稻草深加工,增加稻草附加值,实现贫困人口增入,该车间共吸纳贫困人口30余人,每人每年增收1.3万元左右,受到了群众一致赞誉。截止目前,全市已打造“扶贫车间”426处,吸纳贫困人口2117人,人均月收入1500元左右;全市计划打造扶贫车间830个。费县曹车社区扶贫车间的孙士英说:“感谢人社部门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就业岗位,让我们在家门口就有活干,就有钱赚,照顾家与赚钱两不误,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培训助推扶贫走上“快车道”

  调查发现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有的不是自己不愿意劳动,工作付出了很多,只能赚点微薄的苦力钱,付出也收获不成正比,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技术,缺少技术附加值。

  要让他们脱贫必须在培训上下功夫,通过培训增加劳动附加值,增加收入。市人社局针对有劳动能力但缺乏劳动技能的贫困群众,采取送培训送岗位活动,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力。培训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创新培训模式,推行“短平快”培训,让技能培训走进家门口,组织培训机构开展上门送培训,到贫困乡镇集中开展免费培训,实行订单、定向培训,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费县人社部门联系得鑫服饰有限公司在搬迁村社区成立了培训中心,派技术员对贫困人口进行手把手传授草编技术,为了提高贫困人口学习积极性,他们还设立了奖学金、提供免费午餐等。截止目前,已组织了3期培训,培训学员112人。目前,第4期草编手工艺培训正在进行中,现已有85人能够独立编织并且做到工艺达标,公司把原料送到培训人员家中,进行加工,现款收货,每人月收入1500元左右。蒙阴县人社局联合兄弟部门,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尤其是电商培训,今年以来,先后在12个贫困村开办了来料技工、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培训,累计培训908人。参与扶贫培训工作的地方镇大泉村书记助理王朋川说:“人社部门开展的扶贫培训就是好,培训与就业零距离对接,走开了培训即上岗,上岗即脱贫的路子,群众非常喜欢。”

  人才拔穷根摘穷帽

  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关键是人才。随着 “三支一扶”政策的推进,以及大学生就业方式的改变,如今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文化高、知识新、脑子活、有激情,对农村又有一定了解,是农村精准扶贫的宝贵财富。人社部门看到了大学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独特优势,打起了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主意。他们积极搭建平台,鼓励“三支一扶”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帮贫困人口拔穷根摘穷帽。人社部门采取思想鼓励、技术指导、政策支持等措施,充分发挥大学生“高智商”优势,引导大学生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远程教育站点等现有资源,带领群众开办网店、微店,推动电商进村入户,开展网上代购代销,助推精准扶贫。

  平邑县“三支一扶”大学生高璐璐,工作的村位于沂蒙山腹地,是一个只有30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在扶贫工作中,她利用所学“互联网+”知识,倡导电商进村活动,在她的帮助下,村里的年轻人开起了淘宝店,部分贫困人口也加入到了这个团队,开起了淘宝店,帮助村民销售农作物。短短半年,全村淘宝店发展到近40家,日发单量1000单以上,销售额突破300万元。大学生魏益扣引导村民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经过近5年的发展,全村专业从事花卉苗木生产的有30余家、成立专业苗木合作社6家,许多贫困人口加入到了合作社。他还利用专业知识,建立村级花卉苗木网络平台,不断扩大该村花卉苗木的知名度,经济效益是原来的5到10倍,大量的贫困人口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路漫漫其修远兮。精准扶贫工作关系民生福祉,意义重大,使命光荣。人社部门带着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务实精细的作风,全力打好新一轮精准扶贫攻坚战,现在正以壮士断腕的气魄行走在扶贫路上。(通讯员 王金川)

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