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临沂公益>论•公益

陈昌智:以扶贫济困为重点 拓展慈善事业服务领域

2014年08月19日 10:25:00 作者: 来源:新华网
2014中国慈善论坛16日在京举办,首届中国慈善论坛以“开启善时代”为主题,国内外近500名业界嘉宾出席论坛,围绕“共享创造价值”,探讨全球慈善发展趋势和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中国慈善事业发展道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出席中国慈善论坛并致辞。

      2014中国慈善论坛8月16日在京举办,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致辞。新华网 郭小天摄

      2014中国慈善论坛16日在京举办,首届中国慈善论坛以“开启善时代”为主题,国内外近500名业界嘉宾出席论坛,围绕“共享创造价值”,探讨全球慈善发展趋势和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中国慈善事业发展道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出席中国慈善论坛并致辞。

      陈昌智的致辞全文如下: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好! 非常高兴参加本次中国慈善论坛,与国内外慈善界的有识之士会聚一堂,分享思想,交流经验,共同探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为全球慈善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在此,我谨向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各位与会嘉宾表示诚挚的问候!

      正如本届论坛主题“开启善时代”所言,我们正处在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而以民生福祉为根本,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己任,以社会和谐进步为目标的慈善事业,正在成为这个时代有力的推动者。近三十年来,中国的慈善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扶贫济困、抗震救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逐步将服务领域扩展到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初步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大慈善”格局。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正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转型期和各类矛盾的集中凸显期,但这也正是我们所有的慈善组织和慈善工作者履行使命、大展身手的历史机遇。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我们每一个慈善组织,每一位慈善工作者,都要勇于担当,展现你们的才华,在新的时代有所作为。

      一、以慈善文化为载体,培育践行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中国自古就有着“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慈善理念和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脚点——“友善”一词一脉相承。慈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心灵上内化为“自愿、平等、奉献”的精神追求,在实践上外化为“尊重、友爱、互助”的人际互动。慈善事业“使命优先”的理念原则和“知行合一”的社会实践,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深厚的民间土壤和清晰的实现路径。

      二、以扶贫济困为重点,逐渐拓展慈善事业的服务领域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挥慈善事业在扶贫济困中的作用”,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还有大量的急需关爱的贫困群体和弱势群体,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密切合作,实现政府有所救、社会有所助,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政府在完善公共服务的同时,应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引导、整合社会资源和慈善力量,形成政社之间的良性互动,切实维护困难群众的生存权益,守住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底线。各类慈善组织、社工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爱心企业在做好扶贫济困工作的基础上,要根据日益多元的群众需求,逐渐拓宽慈善事业的服务领域,在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以加强能力建设为基础,提升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的重要载体,公信力则是慈善组织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慈善组织必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规范项目运作,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依法依规披露信息,坚持阳光慈善、透明慈善、高效慈善,以实际行动赢得捐赠者、受助者和管理者的信赖,才能真正实现“取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核心价值,才能有效保障慈善事业的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各位嘉宾,朋友们。我们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历史时期,也是慈善事业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座的每一位慈善工作者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时代的开创者。可以预见,我国的慈善事业和慈善组织将会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改革,参与社会事务。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 (xmm)

    (初审编辑:徐传文   责任编辑:王萍)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