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临沂公益>论•公益

63.5%受访者反映爱心捐赠难找可信公益渠道

2014年08月26日 14:26:00 作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来自不同行业的人士投入到了公益活动的践行中来。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202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9.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偶尔参加捐款捐物活动,23.0%的受访者经常主动捐赠,仅有7.3%的受访者没有参加过捐赠。但63.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想进行捐助但是找不到可信赖的公益渠道。

    漫画:徐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来自不同行业的人士投入到了公益活动的践行中来。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202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9.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偶尔参加捐款捐物活动,23.0%的受访者经常主动捐赠,仅有7.3%的受访者没有参加过捐赠。但63.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想进行捐助但是找不到可信赖的公益渠道。

      63.5%受访者坦言找不到可信赖的公益渠道

      广州市因为爱咖啡院老板母宝成,平日里从腾讯、阿里巴巴这些平台获取公益信息。“这些网络上的微公益基金所募集到的钱,能不能用于需要的人群,我不得而知。我想为鲁甸地震捐款捐物,但是没有让我信任的现成的渠道或方式。”母宝成说。

      调查显示,对于公益信息,37.8%的受访者主要来源于公益组织机构,其他依次为:相关企业及个人发起的公益活动(27.6%)、本人所在单位或学校(27.4%)、周围人(朋友、同学)及其他志愿者(19.1%)、自发的志愿者团体(17.7%)、网络(12.7%)、报纸、电台、电视等媒体(11.9%)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5.9%)。

      浙江工业大学大二学生谢益超是文学院志愿者团队的一员,近期他在为一个捐助活动呼吁。在参与并宣传这个活动之前,他有一个鉴别的过程。“我是从校方了解到这个活动,接触后我的第一反应是它是否真实。于是,我询问他们公益组织的名称,进行网络搜索,看他们的评价和做过的活动,发现这次活动的进展在官网上都有详细的公布,在和活动的负责人接触后,渐渐产生信任”。

      调查中,63.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想进行捐助但是找不到可信赖的公益渠道。

      清华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邓国胜教授认为,老百姓最信任的还是到现场去捐款,其次是通过邮局、银行去邮寄、汇款,“但是从未来方向上来看,这两种方式都是成本比较高、花费时间比较长的,目前最便捷的方式还是网路捐款,特别是通过手机来捐款,但是最便捷风险也最高”。

      你信赖以下哪些主体提供的公益渠道?从调查结果来看,政府公益组织(39.3%)和民间公益组织(33.1%)最受信赖。其他依次为:本人所在单位或学校(23.0%)、企业组织的(15.9%)、名人发起的(10.3%)、周边朋友(7.9%)、公共场所的募捐箱(7.7%)、其他(4.1%)。

      50.4%受访者认为要加强公益组织公信力建设

      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公益渠道建设?

      调查中,50.4%的受访者认为要加强公益组织公信力建设,42.8%的受访者认为应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建设,32.4%的受访者认为相关政府机构应进行监督核实,30.2%的受访者建议公开透明地收取捐赠的物资、并进行统计和管理。其他建议依次为:公开活动内容及实施方案(19.2%)、向捐赠者通报活动反馈(16.6%)、加强执行人员和志愿者队伍建设(12.9%)等。

      邓国胜认为,要鉴别一个组织的真假、消息是否可信,得自己去判断。如果是通过微信等转发,那一定要打电话确认一下。捐赠者本身也要承担一定责任,特别是大的捐款人要发挥更多监督、问责作用,做好事也要精益求精。

      邓国胜进一步指出,政府要加强监管,对于坑蒙拐骗现象加强打击力度。公益慈善组织要更多地通过官网发布权威信息,对于打着他们的旗号发布信息的情况及时发布声明,呼吁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此外,整个社会要注重诚信体系的建设。

      在青海彩门公益行动计划发起人、项目执行总监张明琪看来,好的公益项目应该得到媒体的关注,让更多的公众了解并参与进来。通过跨界合作的模式进行良好的推动,让公益能够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在灾难面前,铺天盖地的救助信息,但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来综合这些信息。信息的整合,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推动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陈红涛认为,要解决信任危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透明,而公众也要多花一点时间来了解信息。“比如百元爱心包裹项目,我们会通过海报、网络等,展示包裹里面的东西,捐赠之后邮局或者网站都会显示捐助对象的信息,等孩子们收到包裹之后,会把包裹里的福音卡寄回给捐赠者,这样大家就没有理由不相信。”这是所谓的精细化透明,但是目前的公益活动都做到这样不太可能,这样做成本太高。“信任危机通过透明解决,但是这个透明也是有一个额度的,涉及成本承受能力、执行能力、隐私问题等”。

      陈红涛指出,提升捐助体验也是加强公益活动的重要方面。“汶川地震之后很多人都开始捐赠,但是大家捐赠之后感觉不太好,就会失去信心。”爱心包裹项目中,捐赠人会收到孩子们画的画,从献爱心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陈红涛认为,公益渠道的建设,还要学会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自媒体建设。而微公益是趋势,也是未来。追寻善心,播善扶贫,播善的过程就是推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对于接受捐赠的人来说不但得到捐助,还会在心中埋下一颗爱的种子。“对于捐款人来说,虽然我捐赠的钱不多,但是我也能够关爱他人”。(xmm)

    (初审编辑:徐传文   责任编辑:王萍)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