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上午,临沂市民大讲堂内座无虚席,由梁士国主讲的《学习传统文化 深度涵养心灵》讲座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梁老师以轻松幽默的口吻和深入浅出的讲解,阐述了传统文化对个人气质、涵养养成的重要性,并指出网络时代学生思维浅薄、浮躁放纵等弊端,从而建议大家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寻找涵养心灵的秘诀。
讲座还未开始,图书馆报告厅内已经座无虚席,讲座开始后仍有大量市民进入,有些市民找不到座位却不愿离开,站着听完三个小时的讲座。当天,约有150位市民到场听讲座,其中大部分是学生家长。“听说梁老师在传统文化和学生教育方面有深刻研究,我们都是慕名而来的。”现场一位学生家长说。
梁士国从传统文化含义、内容讲起,列举大量实例,向在场读者展示了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在谈及“传统文化”时,他指出“传”意味着它历经5000多年历代精英的检验、筛选、丰富和传承;“统”代表着它是从根本上、源头上着眼和入手;“文”意味着它以道德文明为起点、内容和旨归;“化”彰显着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梁老师以“化”字的演化过程为切入口,引用墨子悲染的典故,向在场读者阐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道理,从而引发出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思考。
“我想,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精华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停留在墙面上,停留在表面上,应当在情感层面、思想层面、心理层面、行为层面等方面进行深度渗透。”梁士国说,让学生不只是去接触,还要去背诵;不只是去背诵,还要去领会;不只是去领会,还要去真做;不只是自己去做,还要去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去做。
作为一项大型公益文化活动,本期市民大讲堂由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市社科联、临沂大学、鲁南商报、临沂市图书馆共同主办,面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
【现场花絮】
三小时做了十页笔记
27日上午,有150多名市民在市民大讲堂的现场听梁士国老师的报告,他们绝大多数是学生家长。有听众不停地在笔记上写着记着,还有相当数量的人时不时举起手机拍下梁老师的课件内容。大家为了多学习知识,可谓是忙得不亦乐乎。
罗女士来到现场时讲座已经快开始了,幸亏她提前让朋友帮忙占了个座,不然肯定是要站着听讲了。刚一坐定,罗女士便从包里掏出笔和纸,罗女士说,“梁老师的讲座没有繁枝缛节,直奔主题,所以要集中精力多记快写。”三个小时的讲座,罗女士共记了十页笔记,还拍了几十张照片,可谓是收获颇丰。
梁老师的课件做得简明扼要、逻辑连贯,每每翻开一个新页面,总有大批听众齐刷刷举起手机拍照。“现在大家人手一款智能手机,拍照清晰方便,随手一拍比用笔记快得多。”周先生说。
为了孩子少挣点不算啥
讲座已经开始五分钟,一位男士才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现场,此时早已没了座位,他只能悄悄地找了个角落站在那里听讲。这位身背背包的男士电话不时响起,他已连续拒绝了三个来电。
原来今年38岁的柳先生经营一个水果摊,平时比较忙。柳先生的女儿12岁,读小学五年级,平时为了挣钱,柳先生很少过问女儿的学习情况。“静下来的时候想想,挣钱固然重要,但要是忽视了孩子的成长,将来会后悔莫及。”柳先生说,“听说这一次的讲座就是跟教育孩子有关的,无论如何我也要来听一听。其实我文化程度不高,这些传统文化啥的,我也听不太懂,但我想今天这么多人来听,肯定是很有用的讲座。”柳先生说。
之所以迟到,是因为柳先生早上去进货,还没来得及吃早饭就匆匆赶到讲座现场,结果还是迟到了。“今天为了来听讲座,就把水果摊交给老婆打理,价格她都不清楚,这会儿还指不定会怎样呢。”柳先生笑着说。
【相关链接】
传统文化是人生的导航仪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由古至今的传承中不断发展。梁士国老师首先向在场听众发问:这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传承究竟“传”了什么?
梁老师引用《列子》中“歧路亡羊”的故事和《荀子》中“杨子哭岐”的故事,寓意人都在找“羊”,也都在找“路”,人生说到底就是:找对“路”,得到“羊”。梁老师说人生路况复杂,岔路口很多,正路和捷径很少,往往只有一个。现实之路走错了可以回头,可以掉头,人生之路是单行道,选错了、走错了,代价会很大。有没有一种人生之路的导航仪呢?安上它,让年轻人少走弯路、不入歧途。
梁老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研究人的文化,是研究人与人的文化,是研究人生的文化,研究人生之“道”的文化。历代古圣先贤,通过示范和教育的形式,向一代代年轻人传“道”,指明人生的方向和目标,揭示人生的正路和捷径。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人生的导航仪。让年轻人学习传统文化,就是在年轻人尚未上路时,先安装好人生的导航仪。
通过梁老师对“传统文化”“道德”等字的甲骨文、金文的分析,深刻阐释了所谓“人”应当是具有高度的内涵性界定的,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修为,才能形成“人”,梁老师还指出,道德的缺失是孩子成才的灾难,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都要为孩子装上一个正确的“导航仪”。
11部适合孩子们读的经典
现在的孩子都读什么书?通过总结,梁老师认为大致有六种情况,一是读经典、读名著,二是读《读者》、《意林》类期刊杂志,三是读语文教材、备考书,四是读休闲、娱乐、时尚类杂志,五是读灰色、黑色、黄色书,六是根本不读书。
梁老师认为,由于社会上一些浮躁之气的滋生,浅薄之风的蔓行,能够捧书品读的很少见,能潜心修研的则更少了。现在的学生,忙于书山题海,疲于应战,没时间读经典。有的则闲着游玩,无心阅读。更何况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信息泉涌的时代,一些想要读书的人也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书读了。
到底该鼓励孩子读什么样的书呢?梁老师推荐了11部经典。儒家的“四书五经”、《孝经》、《弟子规》;道家的《道德经》、《南华经》、《清虚经》;佛家的《心经》、《金刚经》、《坛经》、《无量寿经》、《地藏经》。
有些人不明白为什么要读这些书,梁老师解释说这些都是历经时间检验的,超越空间界限的,世代精英推荐的称得上经典的书籍。它们的作者都是圣贤,内容修身养正,文笔简洁优美,目的都是教育世代子孙的。(记者 崔洪英)